2013-02-20 01:00:21
新三板市場的這個優勢決定了它的股價相對低廉,因此在投資者中同樣具有吸引力,設置資金門檻將大量個人投資者攔在市場之外,實際上侵犯了他們的投資權利,也不利于這個市場的成長。
◎周俊生
日前,證監會公布了有關新三板管理的五大規則,其中明確規定,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參與新三板在其持有的證券資產上都設置了一定的門檻,為個人投資者設置的門檻是300萬元以上證券資產,機構投資者的參與門檻則是500萬元。
管理部門為新三板設置參與門檻,其出發點無疑是基于這個市場的風險可能比較高。個人投資者如果沒有足夠的資產積累,盲目進入市場,很可能無法承受這種風險。因此,管理部門出臺這樣的規定,似乎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但是,如果說將投資者攔在市場之外就是保護他們的利益,這又是把事情簡單化了。滬深市場上的中小投資者損失慘重,原因可以總結出很多,但決不是因為沒有設置投資門檻。對于一個市場來說,投資者是市場發展的立身之本,滬深市場正是由于具有了廣泛的中小投資者參與,才有了發展的基礎,盡管多年來管理部門一直在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但試想一下,如果僅有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個人投資者全部離開市場,這個市場還會發展得像現在這樣有聲有色嗎?
當然,目前的新三板市場與滬深市場有所不同,它更多地被作為滬深市場的一種補充而存在。但是,新三板市場與滬深市場相比,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它的掛牌公司不必經過一道IPO程序,而是將公司原有的存量股票直接上市交易,因此它的價格將更接近于市場選擇,而不是像滬深市場的上市公司那樣,由于在IPO時將發行價抬得很高,從而股票上市以后只能一路走低甚至首日即破發,投資充滿風險。新三板市場的這個優勢決定了它的股價相對低廉,因此在投資者中同樣具有吸引力,設置資金門檻將大量個人投資者攔在市場之外,實際上侵犯了他們的投資權利,也不利于這個市場的成長。
其實,就市場風險來說,新三板市場上的掛牌股票并不見得一定大于滬深市場的上市股票。現在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鼓勵投資者投資績優股,但是,這種績優股其實表現在股價上已經到位,投資者很難再贏取交易性利潤。而且,這些績優公司由于在經營上已處于頂峰,稍遇市場波動就會出現風險。在A股市場上,貴州茅臺算得上一個績優股,股價高達數百元,但當廉政風暴刮起后,貴州茅臺頓時出現了銷售業績下降的危機,茅臺酒的市場價和茅臺股票的市場價,都出現了嚴重下跌,那些迷信它的投資者,無疑已遭受重大損失。倒是那些績差股,如果選擇正確,投資者反而可以潛伏于其中,享受其業績成長帶來的股價上升空間。新三板市場正是給投資者提供了這樣一個機遇。
股票投資作為一種激進型的投資方式,確實并不適合每一個人,目前A股市場上一些投資者損失慘重,風險承受能力較差,這其實也反映出他們性格上的缺陷。但是,這是一個社會學、心理學的課題,作為監管部門來說,并沒有為每一個人劃定是否適合股市投資的權力,而用資金作為投資門檻,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一個只有5萬元的投資者如果在股市里虧得精光,固然后果嚴重,但一個有300萬元本金的投資者如果將這些錢也全部虧了,難道可以不當回事?
保護投資者利益是市場監管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最近一年多來,證監會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最有成效的就是針對IPO造假嚴重的情況,最近幾個月對申請企業展開全面核查,已經有為數不少的企業懾于法律威嚴而退出了申請,成功地改變了滬深市場長期下跌的軌道。對于新三板市場的掛牌公司,雖然不像滬深市場的上市公司那樣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但監管部門不妨將目前對IPO申請公司嚴格審查的態度擴展到新三板市場,對掛牌公司進行認真的資質審查,給投資者創造一個干凈的投資環境,這才是對投資者的真正保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