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2-12-03 08:49:27
經濟增速減緩似乎是股市持續下跌的一個被普遍接受的“合理”解釋。然而,在過去的幾年以及可預期的未來幾年,中國是而且繼續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
施海仙(申萬菱信基金研究總監)
時隔四年,上證指數重新跌回2000點,滬市成交再現地量,日成交金額不足五年前的二成,投資者的持股意愿和交易意愿都創下了2008年以來的新低。在投資者信心低迷如許的時候,排隊等候IPO的企業已達808家,其中90家已經過會,中國股市可謂是壓力山大。
經濟增速減緩似乎是股市持續下跌的一個被普遍接受的“合理”解釋。然而,在過去的幾年以及可預期的未來幾年,中國是而且繼續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相比歐美、日本等全球主要股市,中國股市的表現卻是連年墊底。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已連續2個月出現好轉;匯豐銀行日前公布的11月份PMI初值顯示,中國經濟領先指標已連續3個月出現好轉。經濟底隱約可見,市場底似乎還是遙遙無期。
從估值的角度看,滬深300一年滾動平均市盈率為10倍,銀行股的平均市凈率為1.1倍,平均市盈率5.1倍,個別股票股價已經跌破凈值,動態市盈率逼近4倍。要說A股已出現罕見的投資價值不無道理,10%左右的年收益率對資金不應該沒有吸引力。然而,A股市場卻仍是跌跌不休。
農貿市場的蔬菜價格取決于供求關系是盡人皆知的常識,無論多么的有機、綠色、無殘留,只要是供過于求,蔬菜的價格就一定要下跌。農民種出的大白菜如果超出了人們的有效需求,其唯一的出路就是爛在田里。這很可惜,但沒有辦法。
IPO絕不是二級市場唯一的“失血”傷口。根據天相投資分析系統的統計,今年以來滬深兩市IPO融資927億元,而增發和配股的融資金額高達3082億元。據報道,今年以來大小非和上市公司高管的減持金額已超過500億元,由于其股東的特殊性,這或許會成為二級市場真正的資金“黑洞”。IPO不過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已,大小非的大規模解禁才剛開始,上市公司的資本饑渴癥似乎也未見好轉。
值得關注的是,10月以來,A股IPO已基本停止,11月以來,再融資的步伐也已明顯放緩。雖然這種狀態不可持續,但至少表明了監管部門對當前股市的認知與態度。更為可喜的是,隨著投資價值的凸顯,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開始關注并進入二級市場。春來水暖鴨先知,產業資本往往能最先感知產業萌動的脈搏。
從來就沒有只漲不跌的股市,同樣也不會有只跌不漲的股市。和其他事物一樣,中國股市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經歷了痛苦的量的積累,一定會迎來質的改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