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2 00:58:5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今年年初,工信部出臺《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 《目錄》),希望通過公務用車的示范效應,加速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和品牌效應的快速提升。
在今年北京車展之前,一汽集團紅旗品牌進行了戰略發布,標志著紅旗品牌第三次強勢回歸;此后,上海牌出現在新車目錄當中;北汽集團在北京車展上針對政策采購的高端自主品牌C90亮相……無論是傳統品牌的復興,還是新品牌的快速布局,都可看出汽車企業集團加速布局公務車市場的腳步。
按照產品規劃,2013年將是集團化高端自主品牌集中發力上市的一年。這一年的政策采購角逐,將愈發激烈。
借利好政策 自主發力
《目錄》最終車型目錄在今年3月確定,其所涉及的25家企業、412款車型全部為自主品牌。而在此之前下發的《2009~2010年中央國家機關汽車協議供貨汽車廠商名單》中,大眾、奧迪、豐田等國外汽車品牌占據了重要份額。
據媒體估算,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1800多萬輛的銷量中,公務車約占10%,其中一般公務用車數量又占70%左右,約在130萬輛左右,自主品牌車型比例不超過10%。
政策變化之后自主品牌的機會也隨之而來。在入圍的車型中,一汽、東風、上汽等企業中多款車型入選:一汽集團旗下奔騰、夏利,上汽集團旗下榮威和MG名爵等,吉利汽車除沃爾沃以外的多款車型等都成功入選,比亞迪、長安、長城等汽車公司同樣有車型進入名單。
雖然相對于我國逾1800萬輛的汽車年產銷量而言,公務車市場并不算大,但由于受奧迪在中國市場成功的啟發,業界深刻地意識到公務車市場對普通消費市場的示范效應。成長中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更希望能通過獲得這種示范效應,來加速提升自己的品牌競爭力。
作為此次《目錄》中多款車型上榜的長安汽車,發力公務車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長安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裁朱華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采購的執行力度已經非常明確,對于自主品牌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此外,有關各大車企發力自主品牌的消息此起彼伏。先是東風集團掌門人朱福壽已經拋出了300億元的“大自主”計劃,隨后北汽集團總經理韓永貴也表示,2012年是北汽集團在自主品牌乘用車領域發力的第一年,北汽集團將在這一年推出多款自主品牌車型。
各大集團重金布局
根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一汽集團基于全新H平臺的公務轎車紅旗C131車型將在2012年末推出,該項目投資額達17.85億元,并肩負著重振紅旗品牌的重要責任。
此外,今年年初,工信部發布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233批)公告里,出現了沉寂20年的“上海牌”。上汽集團對此回應稱,“上海”牌確已列入上汽集團乘用車的新產品規劃,但目前尚處于規劃階段。
對于大型汽車集團紛紛發力自主品牌,宏源證券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過去二十幾年的發展中,各大汽車集團都有了一定的資本與技術積累,在客觀上具備了發展自主品牌的條件。
此外,工信部發布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將大部分合資品牌排除在門外,各車企紛紛在此時發力自主品牌,也是瞄準了公務車采購這塊蛋糕。
長安汽車、廣汽集團在中高端自主品牌市場展開布局。以長安汽車為代表的中高端自主品牌車型和新能源汽車的集中投放,主要針對政府采購市場。
“公務車新采購目錄是國家發布的一個政策指引方向,對企業來說,這是極大的利好政策,但是到底對企業銷售能有多大的促進作用,這還需要看普通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比亞迪相關人士稱。
廣汽集團相關人士也表示,“新的采購目錄對傳祺來說,是非常大的利好,但是后續政策需要跟進和完善。”
技術提升尚待長足進步
根據記者采訪了解,把公務用車作為開拓市場的優先路線,是不少自主品牌車企的選擇。包括一汽、上汽等在內的多個自主品牌廠家,已經著手進軍中高端甚至豪華車市場,對公務車躍躍欲試。
然而,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自主品牌的快速壯大進程中,應謹慎押寶公務用車。對于自主品牌車企來說,在生產的一些高端車型身上還能隱約看到國外品牌的影子,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支撐和市場銷售能力,即便從公務車領域進入市場,也難以保持長期健康的發展。
“自主品牌企業的發展肯定是優勝劣汰的過程,歸根到底比拼的是技術水平的成熟程度。”上述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因此在樹立品牌形象、打造高端自主品牌的過程中,對于技術研發不僅不能忽視,更應提升到自主品牌發展的至高位置。
不可否認的是,在自主品牌加速發展時,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的提升無疑是最需要時間和積淀的。
正如相關專家所言,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核心技術主要是通過逆向研發或向國外咨詢公司購買技術圖紙而得,在汽車各部分技術水平上并沒有形成研發體系,與成熟的汽車企業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以發動機研發為例,大部分自主品牌企業與世界水平相距甚遠。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主品牌目前正處于非常困難的時期,這是由于自主品牌起步晚,除了研發費用、人才積累的欠缺,在技術方面,更是有很多領域尚未開始研究。
因此,在各汽車集團都將自主品牌發展作為“十二五”時期重點發力領域之時,在品牌先行的工程之后,新一輪自主品牌技術提升能否到來還是未知。在“集團軍”主導的新一輪自主品牌熱潮中,“不差錢”的資金投入與品牌宣傳成為趨勢。然而,在此基礎上,技術研發能否取得長足進步正是核心所在。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troyoo.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