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11-03 00:16:13
每經網11月3日訊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重在保持貨幣環境的穩定,為市場經濟自身的調整和穩定機制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對下一階段的政策思路,央行在11月2日晚間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這樣表示。
三季度以來,除了7月初下調一次基準利率,央行再未有任何寬松貨幣政策出爐,僅通過規模愈顯龐大的逆回購來調節銀行間市場利率和流動性。此次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對貨幣政策工具的排序與二季度報告完全一致,仍然首選逆回購,存準排末位,利率則未提及。
“在維持實體經濟流動性相對寬松的前提下,央行很可能繼續采取較為謹慎的貨幣政策調控。”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的分析人士均流露出了這樣類似的想法。
強調保持貨幣環境穩定
“中國的潛在增長水平可能會有一個階段性放緩的過程,此時就業對增長速度的硬約束會小一些,而物價對需求擴張的敏感度則可能更高,”綜合分析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后,央行指出,物價形勢總體較為穩定,但“物價對需求擴張和政策刺激仍比較敏感。”
對物價的顧慮可能是央行并未進一步放松貨幣的原因之一。光大銀行資金部宏觀分析師盛宏清認為,10月份CPI估計為2.0%左右,第四季度平均2.4%,新增因素可控。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加強預調微調,把握好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和風險防范三者的平衡,重在保持貨幣環境的穩定,為市場經濟自身的調整和穩定機制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這樣表述。
與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相比,“穩健的貨幣政策”提法是一致的,二季度報告中的“密切監測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展變化”沒在這段表述中出現。同時,較二季度的“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保持金融體系穩定,促進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和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經濟結構調整創造穩定適中的貨幣金融環境。”更為突出“穩定的貨幣環境”的重要性,強調了“市場經濟自身的調整”。
今年三季度, CPI同比上漲1.9%,較上季度回落1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總體維持回落態勢。但“受基數及季節性因素的共同影響,加之經濟可能在四季度出現的較弱回升,四季度CPI當季同比增速或將小幅回升。”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研報認為,對于四季度的貨幣政策而言,盡管目前通脹仍處于低位,但上行壓力依然存在,而且監管層對于房地產價格以及金融體系風險較為警惕,此外在美日歐央行聯合注入流動性的背景下國內貨幣被動投放的壓力也在增強。
流動性寬松無降準必要
“最近4年時間里,中國的社會融資規模、M2、貸款、存款都翻番。中國的M2與GDP比值持續上升,2011年高達180%,2012年將達到188%。”盛宏清認為,央行的顧慮在于貸款和社會融資總量不低,且當前貨幣調控不是總量問題,而是結構問題。
“繼續優化流動性管理,綜合考慮外匯流入、市場資金需求變動、短期特殊因素等情況,運用逆回購、正回購、央行票據、存款準備金率等各種流動性管理工具組合,靈活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引導市場利率平穩運行。”央行這段表述與二季度報告完全一致。可以看出央行仍將倚重逆回購操作,降準排末位,利率工具則未提及。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俊郁認為,央行近期的大量逆回購和凈投放顯示,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穩定一級市場利率水平是央行的主要目的。而年底財政存款的投放和外匯占款的恢復增長,都使得短期內流動性緊張局面不會出現,央行或不會再次降低準備金率水平。
“政策工具方面,從數量工具為主向利率等價格工具為主轉型,并明確提出增強公開市場操作引導貨幣市場利率的能力。”央行在解讀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的專欄中這樣表示。
調控顯效三季度貸款利率下浮
受6 月8 日、7 月6 日連續兩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并調整利率浮動區間等因素影響,央行統計顯示9 月,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7%,比6 月下降0.09 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18%,比6 月下降0.37 個百分點。
從利率浮動情況來看,執行下浮利率的貸款占比上升。9 月,執行下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11.31%,比6 月上升3.39 個百分點。執行基準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分別為24.57%和64.12%,比6 月分別下降0.51 個和2.87 個百分點。
央行再次強調防范系統性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督促金融機構加強內控和風險管理,繼續加強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貸款、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和房地產金融的風險監測與管理。“防范實體經濟部分地區、行業、企業風險及非正規金融風險向金融體系傳導。”
上市銀行三季報顯示多家商業銀行三季末的不良率較上半年出現上升,不良貸款余額也有所上升。有商業銀行披露其主要不良貸款集中在溫州地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