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0 01:13:3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昊
每經記者 張昊
仁和藥業(000650,收盤價7.13元)昨日公布了2012年中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中報計算發現,受前期“毒膠囊”事件、旗下產品仁和優卡丹修改說明書等不利因素的共同影響,公司二季度業績出現17%的下滑,低于市場預期。
同樣在昨日,仁和藥業公告將使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金額不超過3億元。而在今年7月,公司剛剛完成定向增發,募得資金3.66億。
二季度業績同比下滑17%
中報顯示,仁和藥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57億元,同比增長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12.08%,每股收益0.17元。今年一季度,仁和藥業實現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40.82%,由此計算公司二季度實現凈利潤0.6億元,同比下滑17%。
一季度增速40.82%,二季度單季業績出現下滑,主要是受“毒膠囊”事件和公司產品仁和優卡丹修改說明書的影響。另外,盡管報告期內白糖等原材料價格有所下滑,低毛利率的醫藥商業業務占比也由去年同期的43.2%下降至34.7%,但由于勞動力成本依舊上升較快,使得公司整體毛利潤率僅提升1.47個百分點至37.44%。
仁和藥業證券辦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關于“膠囊事件”,公司產品是全部合格的,但是在今年5月份,相關產品不管合格與否,相關部門都要求產品下架,提供相應的監測報告,這是全行業的事情。6月份的時候,公司產品才逐漸恢復。但是產品上架,也并不一定意味著消費者會接受膠囊產品,消費者信心恢復需要時間。后期公司會繼續加強與代理商、經銷商、終端網點與消費者溝通,給予消費者合理的銷售以及引導。
對于修改產品說明書,上述證券辦人士表示,這一事項也不是因為公司產品存在問題,而是監管部門對全行業的規定。優卡丹主要在藥店銷售,在醫院銷售的很少,1歲以下兒童感冒去醫院的情況更多,這也會抵消修改說明書對公司的影響。
“上半年該產品 (優卡丹)下降5%,總體看來影響較小,下半年公司繼續對終端市場的引導,該產品下半年銷售應該不錯。”上述證券辦人士表示,目前唯一不確定的便是消費者對膠囊的信心恢復進程。
某券商分析師認為,由于優卡丹修改說明書并不涉及其主要消費客戶群,媒體的相關報道也相對較少,隨著公司的澄清,銷售有望逐步恢復。但“毒膠囊”事件則屬于行業性事件,媒體報道較多,涉及面廣,消費者對膠囊劑型產品的消費心理仍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恢復,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可能影響公司膠囊劑型的銷售。
7月完成定增8月3億理財
在公告中期業績的同時,仁和藥業也公布了一則委托理財公告。公告表示,公司可使用暫時閑置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金額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期限不超過12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仁和藥業剛完成了定向增發,公司以8.1元/股價格向6家機構投資者合計發行453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3.66億元。上述募集資金將用于收購股權及補充流動資金。
融資3.66億元后1個月時間,公司就準備用不超過3億元資金用于理財,這占到了融資金額的82%。
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理財一直較為關注。前不久,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發布了《滬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托理財和委托貸款情況分析》報告。報告指出,2011年滬市上市公司委托理財和委托貸款的現象更趨嚴重,其風險也已初步顯現。報告對于一些問題較突出的上市公司進行了“匿名”批評。
對于上述情況,仁和藥業的證券辦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擬購買的為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可控,公司的資金來源也是自有資金。
關于定向增發后隨即拿出不超過3億元進行理財的問題,上述證券辦人士表示,公司定向增發并不是因為缺錢,作為上市公司,資本市場本就是融資平臺,因為對募投項目看好,戰略投資者愿意參與分享公司的成長,公司不用自有資金用他們的資金又是何樂而不為?
有意思的現象是,本次仁和藥業的定向增發受到機構投資者冷遇,整個增發耗時一年半但最終的募資凈額仍較公司最初的預期大幅減少六成,募投項目實施資金也因此不得不相應縮水。
昨日公司2012年中報出爐后,股價大跌7.1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