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2uuuc"></strike>
<th id="2uuuc"><menu id="2uuuc"></menu></th>
<sup id="2uuuc"></sup>
  • <samp id="2uuuc"><tbody id="2uuuc"></tbody></samp>
    <ul id="2uuuc"><tbody id="2uuuc"></tbody></ul>
    <samp id="2uuuc"><tbody id="2uuuc"></tbody></samp>
    <samp id="2uuuc"><tbody id="2uuuc"></tbody></samp>
  •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外資零售三巨頭遭遇中國式尷尬

    2012-08-28 01:06:46

    中國零售業從來不缺少跌宕起伏的故事,但這一次,變動來得有點太過頻繁。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陳婷 發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趙陳婷 發自北京

    中國零售業從來不缺少跌宕起伏的故事,但這一次,變動來得有點太過頻繁。

    作為全球零售業三大巨頭——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其日前在中國的零售業務似乎都遇到了麻煩。

    這一切要從一則傳言說起。

    近日,有本土零售企業老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爆料稱,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家樂福的中國區業務要被賣掉了,接盤者可能是華潤。

    盡管家樂福和華潤方面尚未就收購一事做出表態,但此前《環球郵報》對于家樂福“可能會調整在華經營策略,而在巴西的分店則可能被出售”的報道讓這則傳言增加了點可信度。

    與此同時,全球零售業排名第一的沃爾瑪在中國的日子也不太好過。有媒體報道,沃爾瑪首席財務官查爾斯·霍利表示,沃爾瑪計劃放慢在中國和巴西開設新店的速度,同時承認沃爾瑪此前制定的擴張計劃“太過急切”。

    相比之下,目前樂購中國區的表現似乎更加令人擔憂。繼7月對中國區地產部進行大裁員及合并業務后,樂購這個月的成績單竟然是陸續關閉多家門店。

    對于三大巨頭而言,在同一時期遭遇類似的困境,這一中國式尷尬背后并不簡單。

    家樂福:一張終究要賣掉的餅?

    事實上,市場上傳出家樂福中國區業務要賣掉的消息并不新鮮。

    早在2009年就有消息稱,沃爾瑪將收購家樂福中國業務,但這一收購意向被時任家樂福中國區CEO的羅國偉否認。

    今年3月份前后,又有市場消息稱,康師傅集團、中糧集團都接觸過家樂福中國業務的收購事宜,由于家樂福開價過高使得談判陷入僵局。

    不過,這次被傳接盤的企業變成了華潤。

    對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零售企業負責人表示,商務部方面有意促成華潤接手家樂福中國區的業務,但這一消息并沒有得到商務部方面的證實。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家樂福內部得到消息是,中國區總部方面最近的確有派人去各區域的門店進行檢查,不過應該是常規性的內部管理審查。

    作為外資零售企業,家樂福在中國市場最先實現贏利,而且在2005年前一直是唯一贏利的外資零售企業。

    可惜,近幾年來,伴隨沃爾瑪加大對中國的投資,以及大潤發的崛起,家樂福在中國綜超零售商中的排位受到影響,跌出外資類第一的排名。于是,中國區被賣掉的傳言也散播開來。

    盡管傳言一直沒有落地,但近年來,家樂福的確在不斷收縮其全球市場布局。

    2006年退出韓國市場;2009年撤離俄羅斯市場;2010年退出已競爭10年的日本市場,同年又退出意大利南部市場并關掉比利時21家門店;2011年上半年又賣掉泰國門店;2012年6月,家樂福還宣布退出希臘市場。

    與此同時,家樂福股權結構的變化也讓其零售業務充滿了不確定性。

    據了解,2008年3月,家樂福原第一大股東哈雷家族不再整體持股,全球最大奢侈品公司LVMH集團老板、法國億萬富翁伯納德·阿諾特與美國私募基金柯羅尼資本組成的藍色資本躍居第一大股東。

    在深圳唯實慧達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零售培訓師陳怡看來,與專注零售的哈雷家族不同,新的股東高層在家樂福全球業績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希望出售部分業務回籠資金做其他投資。

    據路透社報道,目前家樂福將可能需融資30億歐元才可重新振興其在歐洲開展的大型超市銷售業務,為了獲得實現市場復興所需資金,家樂?;驅耐炼?、印尼或者波蘭等非戰略國家撤出以騰出更多的現金。

    不過,在零售專家劉文烽看來,家樂福中國區業務如果真要轉手,應該是分區域售賣的可能性更大,被華潤或者其他企業全盤接手并不太可能。

    沃爾瑪:何時才能收網?

    盡管家樂福被中國零售企業譽為黃埔軍校,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市場上出現的眾多外資零售企業中,最有競爭力的恐怕是沃爾瑪。

    然而,目前沃爾瑪在中國的表現并沒有業內預期的那樣美好。

    據沃爾瑪近日公布的二季度報數據,扣除匯率變動影響,沃爾瑪今年二季度在中國和巴西的銷售額環比僅微增了5%。

    從整體上看,家樂福和沃爾瑪整體毛利差不多。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盈利模式上看,家樂福主要是依靠供應商來盈利,而沃爾瑪憑借的是其供應鏈的采購能力,相比之下,沃爾瑪的盈利模式的確更為良性。

    一位曾經在沃爾瑪就職的員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沃爾瑪很多的管理思路規劃都是好的,可惜并不適合當下的中國環境。

    “由于沃爾瑪執行嚴格的采購流程,對于新商品的引進,即使非常順利,一般仍需要2個月的時間才能成功進駐門店。相比之下,如果遇到好的商品,采購者可以在兩個星期后的家樂福門店見到這款商品。”上述人士表示。

    從戰略布局上,沃爾瑪在美國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進駐中國之后,沃爾瑪一開始也是進軍三四線城市。相比走大城市路線且在一線城市擁有不少日銷售額200多萬門店的家樂福,沃爾瑪銷售額還是相差甚遠。

    雖然,業內對沃爾瑪寄予厚望,但是沃爾瑪在物流、供應鏈等各方面布下的網何時才能有所斬獲?沃爾瑪給我們的答案似乎是要再等等。

    樂購:何枝可依?

    無獨有偶,這一次樂購也遭遇了“被收購”。

    據說出手的是之前被傳參與過家樂福中國區收購事宜的中糧集團。

    但對于收購樂購中國區業務一事,不僅樂購方面否認了收購一事,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也以 “不屬實”三個字回應。

    對此,有業內人士感嘆,中糧想進軍零售終端,只是想入股而已,并非收購,樂購最近的裁員動作是因為高層大換血,一朝天子一朝臣,游戲規則而已。

    盡管收購事件可能子虛烏有,但對于樂購而言,當下的確是一個多事之秋。

    根據樂購2011/2012財年報告顯示,樂購亞洲業務遍及馬來西亞、中國和泰國等,而樂購在除中國外的亞洲其他所有市場中排名都是第一或第二,唯獨中國區業務難以擠入區域前三名。

    日前有報道稱,今年7月份,樂購被爆出經歷入華以來的最大規模 “人事地震”——樂購中國地產部從首席執行官開始的所有員工均被裁撤,地產團隊被樂購超市團隊接管,加之超市板塊的人員換血,公司后臺支持部門員工裁撤流失比例約在2/3。

    8月,蚌埠涂山寶龍城市廣場店,樂購泰州華鉅活力城店、江蘇常熟店、樂購鐵嶺廣裕店等都確定在該月底正式閉門。有消息靈通人士稱,樂購中國區今年計劃要關閉20家虧損門店。

    對于樂購的關店潮,樂購方面給出的原因是,停業是“為了適應商業環境的變化,對個別商業網點的布局進行調整。為了更加戰略性地分配資源,適應商業環境的變化”。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樂購在商業地產上的失利與其在華門店紛紛關門關系密切。

    在研究會員營銷多年的劉文烽看來,樂購在英國以顧客營銷出名,可以說是購物籃分析的執牛耳者,但是在中國似乎就不行了。

    對于樂購在中國會員做不好的原因,劉文烽認為主要是其在會員方面的投入不夠。

    而對于樂購中國區的未來,劉文烽給出了這樣一句話,“商業地產沒成功,會員營銷沒做好,樂購在中國還能依靠什么脫困?”

    ·記者觀察

    中國零售業大洗牌來襲?

    每經記者 趙陳婷 發自北京

    對于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而言,當下在中國市場的尷尬遭遇不過是各自“因”結出的“果”,但事實上,中國的零售大環境也在這一過程中推波助瀾。

    高成本逼退大賣場

    相比外資零售企業大肆擴張的2005年前后,如今的中國零售業似乎再也復制不出那樣的好光景。在租金成本翻番、人力成本飆升這兩座大山的壓迫下,身處中國市場的內外資零售企業無一幸免。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德勤近日聯合發布的 《中國連鎖零售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報告2011年-2012年》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受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影響,連鎖零售企業普遍出現明顯的銷售增長乏力甚至負增長現象,同時人工和房租等成本繼續大幅上漲,企業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多家企業爆出盈利警告,開店速度明顯減緩,資本市場也頻頻跳水。

    該報告指出,成本上升不可避免是目前中國連鎖零售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2011年連鎖零售企業人工費用上漲26%,租金成本上升10%,2011年~2015年將是門店租賃到期的高峰時期。

    在內資零售企業的管理者王衛看來,零售業成本高漲的如今,受傷害最大的就是大賣場業態。

    “受到電商和社區超市的沖擊,大賣場一枝獨秀的時代已經過去,賣場中的家電、服裝區的存在價值已經受到很大的質疑。”王衛補充道。

    對此,有業內專家指出,隨著各方面成本的上漲,大賣場在中心城市或核心商圈維持低成本運營空間越來越小,要保持低價定位,大賣場郊區化已經成為趨勢。

    事實上,不少外資超市都有嘗試在中國引進大賣場以外的業態,可惜,就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而相比蘇寧國美這些傳統家電銷售企業在電子商務方面的賣力投入,外資零售企業也開始往線上發展。在電商價格戰打得正酣之際,沃爾瑪對電商1號店的增持收購也得到了商務部的放行。

    對此,有業內人士強調,相比蘇寧國美在電商方面的成績,不管是內資還是外資,傳統零售企業在電子商務上由于人才、模式等方面的原因,與當初的設想還存在不小差距。

    逆市擴張“良機”?

    高成本壓迫的不僅僅是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這三家外資零售巨頭在中國的表現,對于零售企業而言,2012年上半年的日子大多相當慘淡。

    永輝超市、人人樂、步步高、卜蜂蓮花等近30家零售商公布的半年報業績顯示,大部分零售企業利潤下滑明顯,其中人人樂下滑了137.37%,凈虧損5788萬,泰資零售企業卜蜂蓮花,凈利潤下滑也超過100%。

    有業內專家預計,今年下半年零售業形勢也很不樂觀,甚至未來兩三年市場都難以強勁反彈,行業低谷期或將長期持續。

    在國內經濟增長放緩、零售業利潤趨降的大背景下,很多企業采取了收縮戰略,但作為收購家樂福傳聞的主角之一,華潤卻表現出頗為另類的逆市擴張。與此同時,民營零售品牌——永輝超市的拓展腳步也邁得不小。

    對于內資企業的高速擴張,有零售企業高層表示,“商業網點是稀缺資源,一旦抓不住就會錯失未來3~5年的市場份額。”

    盡管機會難得,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零售人才的缺乏也會成為零售企業快速發展的桎梏。

    “華潤創業一年要開400~500家店,對于企業而言,人才儲備遠遠不夠,哪里去招攬人才來填補這么大的缺口?”上述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自己的困惑。

    事實上,除了華潤、永輝等中國本土的零售企業,來自日韓的零售企業似乎也開始在華發力。

    有外媒報道稱,樂天瑪特今年下半年將在華新開17家超市。

    而日資零售企業永旺最近則發布盈利警告,預計今年上半年盈利將同比降低,原因包括新店開張所產生的開業前期支出增加,但對于中國市場永旺依然不斷加碼。繼今年3月正式在北京成立總部后,日前永旺在全國有多家購物中心項目處于籌備中。

    “目前中國零售市場并沒有出現一家企業壟斷的局面,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的收縮并不會對當下的格局造成太大的影響,至少現在還未觸及根本。”王衛補充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趙陳婷發自北京 中國零售業從來不缺少跌宕起伏的故事,但這一次,變動來得有點太過頻繁。 作為全球零售業三大巨頭——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其日前在中國的零售業務似乎都遇到了麻煩。 這一切要從一則傳言說起。 近日,有本土零售企業老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爆料稱,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家樂福的中國區業務要被賣掉了,接盤者可能是華潤。 盡管家樂福和華潤方面尚未就收購一事做出表態,但此前《環球郵報》對于家樂?!翱赡軙{整在華經營策略,而在巴西的分店則可能被出售”的報道讓這則傳言增加了點可信度。 與此同時,全球零售業排名第一的沃爾瑪在中國的日子也不太好過。有媒體報道,沃爾瑪首席財務官查爾斯·霍利表示,沃爾瑪計劃放慢在中國和巴西開設新店的速度,同時承認沃爾瑪此前制定的擴張計劃“太過急切”。 相比之下,目前樂購中國區的表現似乎更加令人擔憂。繼7月對中國區地產部進行大裁員及合并業務后,樂購這個月的成績單竟然是陸續關閉多家門店。 對于三大巨頭而言,在同一時期遭遇類似的困境,這一中國式尷尬背后并不簡單。 家樂福:一張終究要賣掉的餅? 事實上,市場上傳出家樂福中國區業務要賣掉的消息并不新鮮。 早在2009年就有消息稱,沃爾瑪將收購家樂福中國業務,但這一收購意向被時任家樂福中國區CEO的羅國偉否認。 今年3月份前后,又有市場消息稱,康師傅集團、中糧集團都接觸過家樂福中國業務的收購事宜,由于家樂福開價過高使得談判陷入僵局。 不過,這次被傳接盤的企業變成了華潤。 對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零售企業負責人表示,商務部方面有意促成華潤接手家樂福中國區的業務,但這一消息并沒有得到商務部方面的證實。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家樂福內部得到消息是,中國區總部方面最近的確有派人去各區域的門店進行檢查,不過應該是常規性的內部管理審查。 作為外資零售企業,家樂福在中國市場最先實現贏利,而且在2005年前一直是唯一贏利的外資零售企業。 可惜,近幾年來,伴隨沃爾瑪加大對中國的投資,以及大潤發的崛起,家樂福在中國綜超零售商中的排位受到影響,跌出外資類第一的排名。于是,中國區被賣掉的傳言也散播開來。 盡管傳言一直沒有落地,但近年來,家樂福的確在不斷收縮其全球市場布局。 2006年退出韓國市場;2009年撤離俄羅斯市場;2010年退出已競爭10年的日本市場,同年又退出意大利南部市場并關掉比利時21家門店;2011年上半年又賣掉泰國門店;2012年6月,家樂福還宣布退出希臘市場。 與此同時,家樂福股權結構的變化也讓其零售業務充滿了不確定性。 據了解,2008年3月,家樂福原第一大股東哈雷家族不再整體持股,全球最大奢侈品公司LVMH集團老板、法國億萬富翁伯納德·阿諾特與美國私募基金柯羅尼資本組成的藍色資本躍居第一大股東。 在深圳唯實慧達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零售培訓師陳怡看來,與專注零售的哈雷家族不同,新的股東高層在家樂福全球業績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希望出售部分業務回籠資金做其他投資。 據路透社報道,目前家樂福將可能需融資30億歐元才可重新振興其在歐洲開展的大型超市銷售業務,為了獲得實現市場復興所需資金,家樂?;驅耐炼?、印尼或者波蘭等非戰略國家撤出以騰出更多的現金。 不過,在零售專家劉文烽看來,家樂福中國區業務如果真要轉手,應該是分區域售賣的可能性更大,被華潤或者其他企業全盤接手并不太可能。 沃爾瑪:何時才能收網? 盡管家樂福被中國零售企業譽為黃埔軍校,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市場上出現的眾多外資零售企業中,最有競爭力的恐怕是沃爾瑪。 然而,目前沃爾瑪在中國的表現并沒有業內預期的那樣美好。 據沃爾瑪近日公布的二季度報數據,扣除匯率變動影響,沃爾瑪今年二季度在中國和巴西的銷售額環比僅微增了5%。 從整體上看,家樂福和沃爾瑪整體毛利差不多。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盈利模式上看,家樂福主要是依靠供應商來盈利,而沃爾瑪憑借的是其供應鏈的采購能力,相比之下,沃爾瑪的盈利模式的確更為良性。 一位曾經在沃爾瑪就職的員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沃爾瑪很多的管理思路規劃都是好的,可惜并不適合當下的中國環境。 “由于沃爾瑪執行嚴格的采購流程,對于新商品的引進,即使非常順利,一般仍需要2個月的時間才能成功進駐門店。相比之下,如果遇到好的商品,采購者可以在兩個星期后的家樂福門店見到這款商品。”上述人士表示。 從戰略布局上,沃爾瑪在美國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進駐中國之后,沃爾瑪一開始也是進軍三四線城市。相比走大城市路線且在一線城市擁有不少日銷售額200多萬門店的家樂福,沃爾瑪銷售額還是相差甚遠。 雖然,業內對沃爾瑪寄予厚望,但是沃爾瑪在物流、供應鏈等各方面布下的網何時才能有所斬獲?沃爾瑪給我們的答案似乎是要再等等。 樂購:何枝可依? 無獨有偶,這一次樂購也遭遇了“被收購”。 據說出手的是之前被傳參與過家樂福中國區收購事宜的中糧集團。 但對于收購樂購中國區業務一事,不僅樂購方面否認了收購一事,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也以“不屬實”三個字回應。 對此,有業內人士感嘆,中糧想進軍零售終端,只是想入股而已,并非收購,樂購最近的裁員動作是因為高層大換血,一朝天子一朝臣,游戲規則而已。 盡管收購事件可能子虛烏有,但對于樂購而言,當下的確是一個多事之秋。 根據樂購2011/2012財年報告顯示,樂購亞洲業務遍及馬來西亞、中國和泰國等,而樂購在除中國外的亞洲其他所有市場中排名都是第一或第二,唯獨中國區業務難以擠入區域前三名。 日前有報道稱,今年7月份,樂購被爆出經歷入華以來的最大規?!叭耸碌卣稹薄獦焚徶袊禺a部從首席執行官開始的所有員工均被裁撤,地產團隊被樂購超市團隊接管,加之超市板塊的人員換血,公司后臺支持部門員工裁撤流失比例約在2/3。 8月,蚌埠涂山寶龍城市廣場店,樂購泰州華鉅活力城店、江蘇常熟店、樂購鐵嶺廣裕店等都確定在該月底正式閉門。有消息靈通人士稱,樂購中國區今年計劃要關閉20家虧損門店。 對于樂購的關店潮,樂購方面給出的原因是,停業是“為了適應商業環境的變化,對個別商業網點的布局進行調整。為了更加戰略性地分配資源,適應商業環境的變化”。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樂購在商業地產上的失利與其在華門店紛紛關門關系密切。 在研究會員營銷多年的劉文烽看來,樂購在英國以顧客營銷出名,可以說是購物籃分析的執牛耳者,但是在中國似乎就不行了。 對于樂購在中國會員做不好的原因,劉文烽認為主要是其在會員方面的投入不夠。 而對于樂購中國區的未來,劉文烽給出了這樣一句話,“商業地產沒成功,會員營銷沒做好,樂購在中國還能依靠什么脫困?” ·記者觀察 中國零售業大洗牌來襲? 每經記者趙陳婷發自北京 對于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而言,當下在中國市場的尷尬遭遇不過是各自“因”結出的“果”,但事實上,中國的零售大環境也在這一過程中推波助瀾。 高成本逼退大賣場 相比外資零售企業大肆擴張的2005年前后,如今的中國零售業似乎再也復制不出那樣的好光景。在租金成本翻番、人力成本飆升這兩座大山的壓迫下,身處中國市場的內外資零售企業無一幸免。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德勤近日聯合發布的《中國連鎖零售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報告2011年-2012年》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受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影響,連鎖零售企業普遍出現明顯的銷售增長乏力甚至負增長現象,同時人工和房租等成本繼續大幅上漲,企業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多家企業爆出盈利警告,開店速度明顯減緩,資本市場也頻頻跳水。 該報告指出,成本上升不可避免是目前中國連鎖零售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2011年連鎖零售企業人工費用上漲26%,租金成本上升10%,2011年~2015年將是門店租賃到期的高峰時期。 在內資零售企業的管理者王衛看來,零售業成本高漲的如今,受傷害最大的就是大賣場業態。 “受到電商和社區超市的沖擊,大賣場一枝獨秀的時代已經過去,賣場中的家電、服裝區的存在價值已經受到很大的質疑。”王衛補充道。 對此,有業內專家指出,隨著各方面成本的上漲,大賣場在中心城市或核心商圈維持低成本運營空間越來越小,要保持低價定位,大賣場郊區化已經成為趨勢。 事實上,不少外資超市都有嘗試在中國引進大賣場以外的業態,可惜,就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而相比蘇寧國美這些傳統家電銷售企業在電子商務方面的賣力投入,外資零售企業也開始往線上發展。在電商價格戰打得正酣之際,沃爾瑪對電商1號店的增持收購也得到了商務部的放行。 對此,有業內人士強調,相比蘇寧國美在電商方面的成績,不管是內資還是外資,傳統零售企業在電子商務上由于人才、模式等方面的原因,與當初的設想還存在不小差距。 逆市擴張“良機”? 高成本壓迫的不僅僅是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這三家外資零售巨頭在中國的表現,對于零售企業而言,2012年上半年的日子大多相當慘淡。 永輝超市、人人樂、步步高、卜蜂蓮花等近30家零售商公布的半年報業績顯示,大部分零售企業利潤下滑明顯,其中人人樂下滑了137.37%,凈虧損5788萬,泰資零售企業卜蜂蓮花,凈利潤下滑也超過100%。 有業內專家預計,今年下半年零售業形勢也很不樂觀,甚至未來兩三年市場都難以強勁反彈,行業低谷期或將長期持續。 在國內經濟增長放緩、零售業利潤趨降的大背景下,很多企業采取了收縮戰略,但作為收購家樂福傳聞的主角之一,華潤卻表現出頗為另類的逆市擴張。與此同時,民營零售品牌——永輝超市的拓展腳步也邁得不小。 對于內資企業的高速擴張,有零售企業高層表示,“商業網點是稀缺資源,一旦抓不住就會錯失未來3~5年的市場份額?!? 盡管機會難得,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零售人才的缺乏也會成為零售企業快速發展的桎梏。 “華潤創業一年要開400~500家店,對于企業而言,人才儲備遠遠不夠,哪里去招攬人才來填補這么大的缺口?”上述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自己的困惑。 事實上,除了華潤、永輝等中國本土的零售企業,來自日韓的零售企業似乎也開始在華發力。 有外媒報道稱,樂天瑪特今年下半年將在華新開17家超市。 而日資零售企業永旺最近則發布盈利警告,預計今年上半年盈利將同比降低,原因包括新店開張所產生的開業前期支出增加,但對于中國市場永旺依然不斷加碼。繼今年3月正式在北京成立總部后,日前永旺在全國有多家購物中心項目處于籌備中。 “目前中國零售市場并沒有出現一家企業壟斷的局面,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的收縮并不會對當下的格局造成太大的影響,至少現在還未觸及根本?!蓖跣l補充道。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熟妇人妻无码xxx视频| 无码射肉在线播放视频| 97在线视频人妻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爆乳奶水无码视频|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AV |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一区9|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日韩网红少妇无码视频香港|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 加勒比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无码国产网站|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丰满少妇2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免费无码肉片在线观看|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国产无码网页在线观看|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