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8-17 08:13:12
圣農發展今日宣布未來5年擬豪擲100~120億元,將年產由2.5億羽肉雞擴大至年產7.5億羽肉雞,這就相當于現在的圣農發展將擴大3倍。
每經記者 唐強
潮起潮落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而我國養殖業在經歷了2011年的高峰期后,也開啟了逐步回落的程序。涉足白羽肉雞全產業鏈的圣農發展(002299,收盤價13.50元),今年1季度業績同比增速還曾超過7成,但僅僅過去3個月時間其業績便急轉直下,整個上半年凈利潤僅同比增長1.44%。
原材料不斷攀升,產品價格低位徘徊,這就是養殖企業的現實狀況。面對現狀,圣農發展的解決方案則“以量取勝”。續去年斥資27億異地新建年產1.2億羽肉雞項目后,圣農發展今日再度宣布未來5年擬豪擲100~120億元,將年產由2.5億羽肉雞擴大至年產7.5億羽肉雞,這就相當于現在的圣農發展將擴大3倍。
養殖業經營壓力空前
圣農發展1季度業績曾大幅增長71.49%,在投資者的憧憬之中,公司2012年半年報終于在今日解開了神秘面紗。但受到原材料不斷攀升,產品價格低位徘徊的影響,圣農發展2季度業績受到拖累,整個上半年凈利潤僅同比增長1.44%。
公告顯示,圣農發展上半年雞肉產品的銷售量同比增加63.59%,實現營業收入18.62億元,同比增長49.61%;不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有1.29億元,同比增幅為1.44%。
實際上,由于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快速放緩,導致社會消費端需求下降。另外,前幾年許多企業和農戶加入到養殖行業,產品供給端大幅增加。肉豬庫存數量處于高位,也造成了豬肉價格的大幅下降并長期處于低位,從而帶動了雞肉價格相應的跟風降價。
而農資成本、人工成本、地租成本等綜合成本的上升,也在吞噬養殖業的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圣農發展的玉米采購均價上漲了182.85元/噸,漲幅為8.15%;銷售均價下降了990.66元/噸,降幅8.17%。面對現狀,圣農發展甚至無奈的表示,我國的養殖企業正面臨著空前的經營壓力。
未來5年擴產至7.5億羽/年
面對目前國內肉雞行業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圣農發展不進則退,而該公司使出的決戰法寶則是“以量取勝”,用不斷擴張的規模優勢搶占市場份額。
圣農發展表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工業化集中飼養正在成為肉雞供應的主要來源??v觀目前國內肉雞行業,國內外知名大型企業(如中糧、嘉吉、泰森、OSI、銘基等)加速在中國擴張,勢必出現少數市場占有率極高的大規模肉雞生產企業,而大規模一體化的肉雞生產企業將獨領風騷。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圣農發展提出了在未來5年內將公司生產規模由現在的年產2.5億羽肉雞擴大至年產7.5億羽肉雞的戰略規劃。公告稱,為降低原料采購的成本,公司擬在福建省東部的福安市投資建設規模為5萬噸級泊位1座;同時,擬將現有的祖代種雞養殖規模5.4萬套擴大至16萬套;并將在福建省內建設3個年產2.5億羽肉雞的生產基地(包括飼料廠、父母代種雞養殖場、孵化廠、商品代肉雞飼養場與肉雞屠宰加工廠等)的布局。
根據公告,項目總投資估算100~120億元。項目所需投資資金將以企業自籌、銀行貸款和其他公司認為適當的融資方式解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