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9 00:58:5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從區域市場擴張為覆蓋全國,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經銷商集團的選擇。
日前,廣匯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匯)副總裁、現任廣匯申蓉執行董事盧翱正式對外宣布,廣匯與四川申蓉汽車 (以下簡稱申蓉)所涉及股東已簽訂合同,持續多年的廣匯對申蓉汽車并購案正式落下帷幕。屆時申蓉正式納入廣匯的經銷商體系,并更名為“廣匯申蓉汽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收購、兼并完成擴張是廣匯慣用的手法,此次對申蓉的收購,將是其西部擴張的重要一步,也為其新一輪擴張奠定了基礎。”
今年,已經實現或者準備外擴張兼并的經銷商集團并不止廣匯一家。處于2011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第二位和第五位的龐大集團、中升集團均有對外擴張的計劃。
和大型經銷商計劃對外擴張形成對比,目前國內不少經銷商已經難以承受庫存不斷增大,資金不斷短缺的壓力紛紛退網,一些沒有退網的經銷商也萌發了退市的沖動。
“在這個時期,一些小型經銷商投靠大型經銷商集團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于那些希望繼續做大做強的經銷商來說,也無疑是進行兼并重組的最佳時機。”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認為。
并購案一波三折
廣匯收購申蓉可謂好事多磨。資料顯示,早在2009年,廣匯就萌發了對申蓉收購的沖動,但當時雄心勃勃的申蓉汽車董事長王常裕認為,中國汽車業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因此,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實現申蓉的第二個 “五年計劃”——在2014年左右達到100億元以上銷售規模。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王常裕首先想到了對外擴張,他曾計劃通過參股的方式讓申蓉走出四川,然而計劃推進并不順利。
2010年,廣匯再次拋來橄欖枝,王常裕接受了這一條件。2012年2月雙方談判正式開始,7月底雙方正式達成一致,廣匯和申蓉的股東方均簽訂了并購合同,申蓉正式納入廣匯的經銷商體系,并更名為“廣匯申蓉汽車”。
有消息稱,由于申蓉汽車有大量的外來資本,因此此次收購廣匯并未獲得申蓉的全部股份,只是獲得了大股東的股份。
應該說這是一樁雙贏的買賣,然而對于廣匯來說,意義似乎更大。資料顯示,廣匯2006年在廣西桂林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7億元,2011年該集團首次超過龐大集團,拔得“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頭籌。
“在多年的發展中,兼并重組已經成為慣用的手法,此次廣匯收購申蓉將成為他們未來在西部發展的一個重要籌碼。”羅磊表示。
廣匯市場公關總經理于丹表示:“廣匯汽車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聚焦中西部市場,已經在新疆、河南、廣西、重慶、安徽、河北、甘肅、陜西等地建立了完善的中西部網絡,此次收購四川申蓉符合廣匯的發展戰略。”
申蓉官網顯示,該集團是四川省第二大的經銷商集團,創立已有18年之久,年產值超過80億元,擁有客戶20余萬人,目前已代理10余個主流品牌。
經銷商集團逆市擴張
事實上,廣匯大手筆對外收購還僅僅是當下經銷商集團對外擴張的事例之一。
今年國內大型經銷商集團之一的中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毅此前表示,中升正計劃在今年通過對外收購,兼并其他經銷商,擴大中升在中國的經銷商網絡,同時進軍快速發展的高端市場。
龐大集團也不例外。近日,龐大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向機構發行短期融資券,用以調整公司債務結構,補充流動資金,此次發行規模不超過25億元,發行對象主要鎖定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機構投資者。
雖然龐大的公告對于資金的用途采取了隱晦的說法,但是有證券分析師稱:“今年以來,龐大已經多次發布融資公告,不排除融資用于收購兼并其他經銷商的可能。”
此前,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今年有并購的計劃。
此外,正通汽車、捷亞泰等國內不少經銷商集團均表示,今年將有收購動作。經銷商集團今年的積極收購態度在張志勇看來并不意外,“我認為,對于那些希望繼續做大做強的經銷商來說,此時無疑是進行兼并重組的最佳時機,而小型經銷商投奔大型經銷商集團是最好的出路。”
據了解,由于汽車廠家對今年車市增長預期較高,均設定了較高的排產計劃和銷量目標。然而,中國車市的表現出乎大多數廠家的意料,增速放緩,消費能力銳減。
不少廠家為了完成銷量目標,不斷向經銷商壓貨,不少經銷商庫存已經達到或者超過警戒線。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對百強經銷商集團千余家4S店抽樣調查之后發現,6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繼續攀升,綜合庫存系數達到1.98,庫存深度接近2。”而按照國際慣例,庫存系數在0.8~1.2算正常范圍。
對于庫存長期的壓力,一些經銷商啟動了退網計劃,其中一部分徹底退出了汽車流通領域,另外一些則投奔大型經銷商集團。
“在這個時期接盤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時機。”羅磊坦言,“去年我國最大的經銷商并購案是正通收購中汽南方,如果此案例發生在今年,收購的價格很可能將下降不少。”
千億規模經銷商集團將出現
隨著小經銷商不斷退出汽車流通領域,大型集團不斷接盤。“我國流通領域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北京亞運村機動車交易市場總經理遲亦楓表示。
目前,我國的經銷商集中度還并不高。數據顯示,在國家工商局注冊的汽車經銷商超過6萬家,其中75%為單店經營。
一位不愿具名的經銷商表示:“單店經營容易出現散、亂、差的局面,不好管理,服務水平比較低。集團化之后將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加便于管理;同時大型的集團可以體現規模效應,減少流通和管理成本;此外,大型經銷商集團的形成還能夠提高經銷商在廠家面前的話語權。”
為此,商務部出臺了《關于促進汽車流通業“十二五”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提高行業的集中度,力爭到“十二五”末,汽車零售百強企業營業額占行業總量的比重超過30%。將培育30家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的區域性汽車流通企業,3~5家超1000億元的大型汽車流通企業。
在政策的影響下,已經有經銷商集團開始行動。以正通為例,自從去年完成對中汽南方的收購之后,擴張步伐就從沒停止,今年旗下經銷商數量將突破百家。中升截至去年年底,經銷商數量已經從2010年的47家增至137家。
“在政策的拉動和當前汽車車市形勢的推動下,可以預測,今后兩年,我國千億規模的經銷商集團有望形成。在流通領域,大部分市場將被經銷商集團所占據。”羅磊預測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