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6 01:30:08
一般公司都會自己培養,培養一個人至少也要花費2到3年的時間。一般都是先從研究員做起,然后才能考慮基金經理的位置。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從“職員”跳槽到基金公司擔任首席研究員,可能嗎?
——這的確是真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天治基金發布的基金經理增聘公告中看到,這位 “職員”晉升成為首席研究員之后,如今即將擔任該公司旗下產品的基金經理。這位擢升極快的研究員名叫周雪軍。
天治基金一日啟用三“新兵”
6月30日當天,天治基金的三紙人員調動公告引來市場的一片嘩然。其中最為“惹眼”的是天治財富增長即將要上任的基金經理周雪軍。
公告顯示,前基金經理謝京將轉任特定客戶資產管理部投資經理,而周雪軍將接任謝京成為天治財富增長的新基金經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看到,周雪軍于2005年7月~2008年2月就職于北京金融街股份有限公司任職員,此后,2008年2月便加入了天治基金,一直任首席研究員。
從職員到首席研究員,周雪軍的仕途很是“遼闊”。而從他加入天治基金起,證券從業經歷也僅為4年時間。而從其簡歷來看,雖然其已經成為了令人矚目的基金經理,但其實際操作經驗顯然仍是一片空白。
第二紙公告是天治天得利貨幣新上任的基金經理吳亮谷。
該基金前任基金經理秦娟此前還兼任固定收益部總監、天治穩健雙盈債券基金及天治穩定收益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把天治天得利貨幣轉手他人,秦娟身上的擔子有所減輕。而這位即將要上任的新將,證券從業年限也僅4年時間。
資料顯示,吳亮谷于2007年8月~2009年12月就職于福建海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任交易員,2009年12月~2012年1月就職于平安銀行任交易員,2012年1月至今就職于天治基金任基金經理助理,不到半年時間上位基金經理,其升職速度可謂相當驚人。
第三紙公告是天治創新先鋒股票的增聘公告。該公告稱,從6月29日起,陳勇將和龔煒一起管理天治創新先鋒股票。陳勇的證券從業經歷更短,只有3年。
資料顯示,陳勇2009年7月加入天治基金,任研究發展部副總監、基金經理助理。此前,從1996年開始,陳勇共換過7份工作,其中,1998年至2002年期間,擔任過華為技術支持工程師和算法工程師。此后,2003年11月至2008年9月就職于中興通訊任策劃經理,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就職于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任行業分析師。
“從本次天治基金的三則公告來看,均屬人員調動和增補,沒有解聘的人員。但是新上任的人員,不但從業經歷短,而且在基金崗位上的實戰經驗也很有限。”一位不具名的滬上人士表示,“3年也就是達到了基金經理上任的最低要求,但是對于基金的管理經驗更是談不上。”
中小基金公司更顯人才短板
到底怎樣的基金經理標準,才能擔當起投資者的重托?
一家華南大型基金公司的市場人士對記者說,“誰都想用有經驗的,但是問題就是哪里有那么多的人才呢?所以一般公司都會自己培養,培養一個人至少也要花費2到3年的時間。一般都是先從研究員做起,然后才能考慮基金經理的位置。”
“從業經歷至少得五年吧,而且挑選的基金經理同時也要兼任行業研究員。”一家中小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但是中小基金公司的投研團隊和基金經理等不但緊缺,而且還老換。”
業內普遍認為,一個可以信得過的基金經理,首先要多年的行業經驗,最好能經歷一番牛熊交替的行情,其次在熊市里能沉穩冷靜的投資。
還有一位基金評價人士對記者表示,成熟的基金經理的證券從業經歷一般要達到10年,具備公募基金投資管理實戰經驗。在目前的公募基金市場上,具備了10年以上的證券從業經驗,并完整的經歷過一輪牛熊市的基金經理可謂屈指可數。
而這些基金公司 “趕鴨子上架”也頗有一些無奈。據了解,今年以來,新基金產品的發行已突破100只,再加上第73家基金公司獲批成立,這些都需要人才去管理,導致基金業內從業人員的數量更是捉襟見肘。眾多年紀輕輕、缺乏甚至沒有基金實戰經驗的新基金經理紛紛上位。在此背景下,中小基金公司人才短缺的問題更是愈演愈烈。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公司或者剛成立,或者一直處于行業的末端薪資待遇不高,業績做不好規模不上去,這些都成為缺乏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