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9 01:31:5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支玉香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支玉香 發自深圳
昨日(2月28日),升華拜克的年報公布了新基金公司財通基金成立以來的財務狀況。成立于2011年6月下旬的財通基金,截至去年年底實現營業收入292.38萬元,凈利潤-6383.70元。
2010年后成立的新基金公司錯過了牛市階段,首發吸金大不比從前。基金公司走馬圈地的擴張難以停止,使得支出一直維持在高水平。不過,眾多股東對基金公司未來前景仍舊看好,《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增資擴股成為他們下一階段的必選計劃。
財通基金去年虧損6000多萬
基金公司的財務運營情況在業內并不透明,各家情況參差不齊,不過從參股基金公司的上市公司財報中可窺一斑。上市公司升華拜克持有財通基金30%的股權,從其定期報告中可以觀察到財通基金的經營情況。
財通基金成立于去年6月下旬,截至去年三季度,升華拜克的半年報顯示財通基金虧損為3241萬元;其年報更顯示,截至去年年底,財通基金的虧損已經增至6384萬元。
有關財通基金在成立初期的虧損現象,股東升華拜克在對財通基金投資一欄中解釋稱,2011年基金行業面臨著異常艱難的生存環境,基金行業普遍投資業績不佳,從而影響基金的銷售規模,財通基金首只公募基金于2011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基金初始規模為10.58億元。2011年,財通基金實現營業收入292.38萬元,凈利潤-6383.70元。
升華拜克指出,財通基金仍處于開辦初期,目前收入較少,需要不斷加強產品開發,拓展銷售渠道,因而增加了運營費用,預計將影響公司投資收益。
事實上,財通基金在成立之時“家底”并不殷實,其注冊資本金僅為1億元。這意味6383萬元的虧損,占原注冊資本超過7成。不過,財通基金的增資擴股計劃早在去年7月份已經提上日程,今年年初各股東方注資1億元。
股東頻注資
基金公司在如今的市場行情之下,實現盈虧平衡并不容易。財通基金的股東提出了三年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其他中小規模的基金公司情況也不佳。
為了熬過 “基金業的冬天”,股東 “輸血”成了常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天弘基金的增資擴股計劃已經上報至監管層,獲批指日可待。
去年更是有多家基金公司頻頻增資。去年10月底,新華基金獲股東注資6000萬元,使其注冊資本金總額達到1.6億;金鷹基金的注冊資本金從原來的1億元提高到2.5億元,在增資擴股的基金公司中規模最大;中海基金股東也增資約1600萬。
基金市場此一時彼一時,基金公司開張就能盈利的時光再也不在。2010年監管層重新發放基金公司的牌照以來,不少新基金公司在成立之初拿出豐厚的資本金以備“過冬”。如平安大華注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一舉成為國內注冊資本金最高的基金公司。同期成立的紐銀梅隆西部資本金為2億元,2011年成立的方正富邦、安信基金等公司的資本金也均為2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