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3 01:20:19
熊膽粉作為原料從生產、流通到銷售都受到了嚴格限制,歸真堂上市后,是否能如愿隨意擴大規模、增加產量,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回報,實在值得懷疑。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志偉 韓禎 陳時俊 發自北京 廣州 上海
每經記者 黃志偉 韓禎 陳時俊 發自北京 廣州 上海
在歸真堂向公眾開放養熊基地的同時,公眾對歸真堂上市行為本身的質疑仍在不斷升溫。
近日,公益律師安翔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熊膽粉作為原料從生產、流通到銷售整個產業鏈都受到了嚴格限制,歸真堂上市后,是否能如愿隨意擴大規模、增加產量,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回報,實在值得懷疑。
有公益人士曝料稱,歸真堂兩款產品的廣告宣傳也有違反相關法規的嫌疑。
歸真堂擴產受限
據公開報道,歸真堂披露,本次上市募資將主要用于 “年產4000公斤熊膽粉”、“年存欄黑熊1200頭,年繁殖黑熊200頭”兩大項目。
知名公益律師安翔對此提出質疑稱,早在2004年底,林業部、衛生部等相關國家部委就聯合下發通知,對熊膽粉作為原料從生產、流通到銷售整個產業鏈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在林業局的官方網站上,記者找到了這份名為《關于進一步加強麝、熊資源保護及其產品入藥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養熊場必須將存欄個數、熊膽粉年產量匯總上報給林業局,且經過專家論證后通報。在儲存環節,熊膽粉實行定點保管制度;在熊膽粉的使用上,加強對熊膽入藥的管理,自通知下發之日起,一律停止零售熊膽粉的活動,同時醫院和藥企使用熊膽粉作為原料必須要經過審批;含熊膽成分的產品還實行統一標記方可進入流通。
通知還規定,未依法獲得批準的,一律不得利用熊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產品不得進入流通。
安翔表示,歸真堂上市謀求的是擴大規模、增加熊膽粉的產出,但是,按照國家部委規定,上市后的歸真堂是否能如愿隨意擴大規模增加產量,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回報,實在值得懷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向歸真堂董事張志鋆求證,他表示,熊膽粉還在零售。當記者提到林業部相關部門的規定時,他表示,他是投資人,對于是否有此規定以及熊膽粉的零售情況,需要向歸真堂進行核實。不過,他所指的零售的熊膽粉究竟是原料還是藥品,不得而知。
如果上市,歸真堂在重重限制之下如何消化其增加的產量呢?記者致電負責歸真堂藥業采訪事宜的夏先生,電話一直無人接聽。記者發短信給對方,截至發稿,未接到其回復。
產品宣傳涉嫌違規
清甘茶和熊膽粉為歸真堂主營產品,北京國聯律師事務所律師孫海陽認為,歸真堂對上述兩款產品的宣傳也有違規嫌疑。
歸真堂官方網站稱,清甘茶中含有包括優質鐵觀音、仙草等多種天然花草茶,醫學研究證明,仙草特含多種有效成分——黃酮類物質:抑制癌癥細胞生長、降低血壓;微量元素:抑制自由基形成、抗衰老、抗癌;維生素能調節和增強生理機能等。
孫海陽表示,清甘茶的批準字號為食品批準字號,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廣告的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上述宣傳仙草特效成分明顯違反上述法規。
在熊膽粉的宣傳上,歸真堂稱,熊膽粉可防治肝炎、酒精肝、脂肪肝;清肝明目;清熱解毒;利膽溶石;可降壓、降脂、降火等多種功效。
孫海陽表示,熊膽粉是非處方藥,藥品廣告必須經國家食藥監局批準,而國家食藥監局批準的歸真堂的熊膽粉的廣告中,其功效只有“清熱平肝”四字而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國家食藥監局網站上查詢到,歸真堂熊膽粉的廣告分為平面和電視廣告兩種,在其功效說明上,確實只是“清熱平肝”,并無“防治肝炎”等內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藥監局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其廣告批準內容只有四個字,不過,熊膽粉本身既是原料也是藥品名,因此,歸真堂可以辯稱上述功效是熊膽粉的功效,而不是熊膽粉作為藥品的功效,很容易打“擦邊球”。(實習生付品對本文也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