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2 01:18:2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智
每經記者 李智
在股權激勵方案層出不窮的現在,市場各方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但是ST化工 (000818,收盤價5.00元)卻注定因為另類的身份成為焦點。作為一家頭頂“ST帽子”公司,卻在今天高調推出股權激勵方案。需要指出的,與其他很多公司保守的采取“半價”激勵相比,ST化工直接將停牌前5元/股的收盤價,作為了股權激勵的行權價,其對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信心讓人側目。
ST股也搞股權激勵
ST股意味著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或其他經營狀況出現異常,大多數投資風格穩健的資金,對于這類公司避之不及;而股權激勵,則是一些業績前景較好的公司,為激勵上市公司高管為代表的核心團隊努力工作,提出一個增長目標并許以豐厚股份回報的行為。
在絕大多數的時候,ST股和股權激勵就像兩條平行線一樣,不會有任何交集,但是,ST化工打破了這一慣例。
ST化工今日發布公告,為了達到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公司激勵機制等目的,推出股權本次激勵方案。計劃授予包括公司董事長易風林在內的197名激勵對象,授予6800萬份股票期權,其中首次授予的6400萬份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格為5.00元。也就是說,在達到行權條件之后,激勵對象可以認購5.00元/股價格認購ST化工的股份。
從行權要求來看,ST化工提出股權激勵在2012~2015年的4個會計年度中,分年度進行績效考核并行權,每個會計年度考核一次,以達到績效考核目標作為激勵對象的行權條件。在2012~2015年間,每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5.1%,同時以2011年為基數,四年間凈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于48%、55%、81.1%和105%,且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不得低于首次授予日前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得為負。
業績轉暖有底氣
對于絕大多數的“ST”公司,即使推出股權激勵方案也可能會因達不到業績要求,而最終面臨陷入實施的尷尬。但是ST化工卻有著自己的底氣,那就是已經明顯好轉的經營狀況。
在剛剛過去的2月18日,ST化工披露了2011年業績報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9億元,同比上年大增63.17%;另外,雖然實現1.19億元凈利潤,表面上看較去年出現了89.78%下降,但是在剔除上年凈利潤中包含重組收益等因素后、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最終扭虧,顯示出主營業務盈利同比有較大提升。
同樣也正是受到業績大漲的推動,ST化工已經在申請撤銷公司股票的特別處理。公司稱根據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審計報告,扣除非經常損益的凈利潤扭虧為盈,凈資產為正,也不存在向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提供資金和違規對外擔保的情形。因此,公司于2012年2月17日向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交了 《關于撤銷其他特別處理的申請》。
或許在不久之后的將來,ST化工就將摘掉“ST帽子”,而對于絕大多數的ST公司來說,股權激勵僅僅是一個美夢而已,業績轉暖是其面臨的首要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