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2-02-21 08:41:55
央行昨日晚間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我國外匯占款達254996.23億,其中,1月份單月新增外匯占款1409億。這是我國單月外匯占款在去年四季度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后的首次凈增加。去年10月份起,我國外匯占款曾逐月減少,其中12月份外匯占款凈減少超過千億元。
1月份新增外匯占款1409億,財政性存款增加3503億,兩者相抵,基礎貨幣凈減少2000億左右。這個規模相當于抵消了央行此次降準釋放資金4000億的一半。專家認為,或許正是這兩項數據才促使央行決心降準。
外匯占款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外匯占款目前已成為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和市場流動性的重要來源。近幾年來,我國外匯占款增勢迅猛,為對沖因之而產生的過多流動性,在上一個緊縮周期里,央行不得不連續提高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回收過剩資金。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1月份外匯占款沒有延續去年四季度的凈減少勢頭而是出現了正增長,這主要得益于貿易順差和人民幣升值伴隨而來的資本流入,也表明投資者對平穩增長有一定信心。
央行同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末財政性存款余額為2.97萬億,當月增加3503億,表明同樣數量的流動性被抽離商業銀行體系,基礎貨幣凈減少2000億左右,此次降準釋放的半數資金被抵消。財政存款增長數額偏高被業界認為是,稅收等因素季節性增長造成的。
去年12月末財政存款余額為2.62萬億,當月財政存款下降1.21萬億,表明同樣數量的流動性補入銀行體系。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流動性是否寬松取決于外匯占款的數量能否高于財政存款。但業界甚至包括官方都認為,未來外匯占款會緩慢增加,但不會大幅反彈,流動性壓力降逐步得到緩解,從而影響到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控節奏。
1月外匯占款雖然扭轉了此前連續三個月的跌勢,但當月財政存款季節性大幅增加卻將其釋放的流動性抵消,這或許是央行此次降準的真正用意。
央行將于24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4000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