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9 01:07:5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魏玉卿
每經記者 魏玉卿
公募基金普遍看多A股在今年一季度的表現,而今日將公布1月份CPI數據,昨日市場的大漲被認為是部分資金 “提前進場”的操作。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昨認為,盤中并無超預期新聞公布,市場情緒波動容易引發市場在底部反復。今日將公布1月份CPI數據,有可能超出市場預期,部分資金提前進場搶反彈。當前市場仍處于筑底反彈階段,昨日的反彈完全收回了前日的失地,1月份開始的這波反彈仍在延續。
倉位測算數據顯示,截至上周,可比主動股票基金加權平均倉位達到了82.89%,偏股混合型、配置混合型倉位分別為76.81%、69.78%。從測算看,基金股票倉位水平平均保持在較高狀態。并且多數基金在上周選擇了繼續調整持倉結構,而不是大幅調整倉位。嘉實、易方達旗下部分基金增持較為明顯,中小公司中,信達澳銀旗下基金增持顯著。
而對于一些次新股票型基金而言,在去年下半年憑借較低的股票倉位跑贏了同期業績比較基準,而低倉位在股市的反彈中又成為了不利因素。
昨日盤面上,資源類個股領銜大漲,煤炭、水泥、化工等板塊也是齊飆,滬深兩市不足20只股票下跌。盡管滬、深兩市龍虎榜難以看到機構席位在單只股票上大幅的買進殺出,但基金公布的四季報顯示出,有不少基金已在去年四季度加大對大盤藍籌股配置比例、如金融、地產、煤炭、石化等行業股票,同時減少了在中小盤股上的配置。
滬上某基金公司基金經理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期)以謀求絕對收益,即買入價值被絕對低估的股票為主,會偏重于大盤藍籌股配置。”
深圳某基金公司基金經理也對記者表示:“A股的低估值,是使市場進一步回暖成為大概率事件。”
廣發基金認為,早周期的汽車、電子、家電以及部分彈性較好的周期性行業如煤炭,有較明確的反彈機會。一季度,可看好以銀行股為代表的高息率組合,對于地產行業,滿足消費性需求才是政策應該的著力點,政策風險較小。而從未來行業趨勢及估值角度來看,龍頭地產企業值得關注。
相比之下,上海一位去年在搶反彈行情中吃了大虧的某銀行系基金的基金經理則顯得很慎重:“反彈往往意味著還要下跌。所以在投資時,我會重點考慮股票的投資風險是不是已經充分釋放,還要考慮其行業增長的趨勢是不是值得看好。否則,我們在反彈中增加了倉位,從某種意義上是帶來更大的風險,甚至是難以承受的風險。”
而記者了解到,對于創業板和中小板,公募基金有較為一致的判斷,即尋底過程還未結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