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1 01:18:1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唐強 許金民
每經記者 唐強 許金民
曾因網上中簽率高達66.52%,被譽為 “中簽王”的雙星新材(002585,收盤價31.44元)掛牌交易僅18天便花光20.45億元超募資金,同時上市后僅過一個季度就出現業績變臉的消息。不過,頻頻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雙星新材并未就此“沉寂”,去年最后一天公司再放重磅消息,稱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泡湯,原因讓人匪夷所思:沒有及時提交復審材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資料后發現,因此次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復審未能通過,雙星新材2011年的企業所得稅將可能多繳約5000萬元,這也勢必會對當年業績產生較大影響,而這將由全體投資者買單。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公司2011年高新資質需要復審這一重大風險事項,雙星新材在半年報、三季報以及其他臨時報告中皆未給予充分的風險提示。
歲末利空來襲
去年最后一個交易日 (12月30日),雙星新材披露了一則高新技術企業復審情況的信息。該公告透露:“公司2008年~2010年為高新技術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15%。由于文件流轉等原因,公司高新技術企業復審認定申請未能于2011年及時提交,因此,公司2011年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公司前三季度所得稅按照15%預提,2011年將按照25%進行匯算清繳,這將會對公司2011年的經營業績產生一定的影響。”
稅率由15%變成25%,這樣的變化究竟會對雙星新材2011年業績產生多大的影響?
雙星新材2011年半年報、三季報披露,公司當年1~6月實現凈利潤2.53億元,同比增長364.63%;但7~9月的凈利潤僅為5943.89萬元,同比下降50.45%。如果按照25%的稅率估算,公司去年1~6月的凈利潤應該為2.23億元,較其披露的數據少3000萬元,同比增長幅度降為309.96%;7~9月的凈利潤應該為5244.61萬元,減少700萬元,同比降幅擴大到56.28%。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三季報中,雙星新材預告了2011年全年凈利潤同比增幅為0%~20%;由于雙星新材2010年凈利潤為3.82億元,那么按照預計,其2011年凈利潤在3.82億元~4.58億元之間。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前提是15%的稅率。
如果換成25%的稅率重新計算,雙星新材2011年凈利潤應該為3.37億元~4.04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即為-12%~6%。綜合上述信息不難發現,當企業所得稅率上升至25%時,或將吞噬雙星新材高達約5000萬元的凈利潤。
復審風險只字未提
實際上,雙星新材在2008年~2010年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資質,2011年即需要重新進行高新資質復審,如果復審未通過則將實行25%的稅率。
令人驚訝的是,面對如此重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因素,雙星新材在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中,并未特別提示有關稅率的征收和風險情況,僅在2011年半年報中表示,公司2008年被評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根據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復審期間企業所得稅預繳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2011年第4號)的規定,2011年1~6月繼續執行15%的所得稅稅率。
不過記者發現,上述國家稅務局明確規定,高新技術企業應在資格期滿前三個月內提出復審申請,在通過復審之前,在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有效期內,其當年企業所得稅暫按15%的稅率預繳。
由此可見,只有在高新資質有效期內才能暫按15%的稅率核算。但雙星新材相關資料并未給出所持有的高新資質證書具體到期時間,那么公司在2011年前三季度中,還能否繼續享受15%的稅率政策,這也是雙星新材未交代的一個重大疑問。
隨著調查的深入,記者還發現,雙星新材錯過高新資質復審可能并不是其公告那般簡單。
近日,江蘇省、宿遷市相關部門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該省去年組織了兩次高新資格復審,且通知在1月就已發出。雙星新材遞交IPO申報稿時,已經錯過第一次復審,但在IPO申報稿中,公司并未提及。
雙星新材為何未披露高新資質復審情況?這樣做對公司上市有何裨益?《每日經濟新聞》將跟蹤報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