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1-06 16:03:50
該事故發生后,災民走上了利用司法處理事故的道路。此事故引發的系列訴訟因為各方爭議非常大,一直懸而未決。今日,信宜紫金聲明要求對石花地電站大壩潰壩原因進行司法鑒定。
4日上午,廣東省信宜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信宜紫金礦業潰壩事件引發的民事賠償系列案中第二批共15件損害賠償糾紛案,該批系列案索賠金額超過860萬元。今日該案繼續庭審,石花地水電站責任認定成爭議焦點。
爭議石花地水電站責任
據悉,2010年9月21日,受臺風“凡亞比”引發的罕見特大暴雨影響,信宜紫金所屬銀巖錫礦高旗嶺尾礦庫發生潰壩,帶走了達垌村5位村民的生命。與尾礦庫同屬錢排河領域的石花地水電站潰壩,洪水呼嘯而下,雙合村也被洗劫一空,17條鮮活生命轉眼消逝。事故還造成大量的財物毀損。此即為“9.21”事故。
該事故發生后,災民走上了利用司法處理事故的道路。此事故引發的系列訴訟因為各方爭議非常大,一直懸而未決。
2011年最后一周,信宜紫金“9.21”事故訴訟首批5宗案件以和解結束。2011年12月30日,在信宜市人民法院的主持下,信宜紫金與上述5宗案件的原告達成調解協議,合計賠償原告方人民幣318.31萬元(含先予執行的320,000元,),另承擔訴訟費用人民幣25415元。
4日上午,廣東省信宜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信宜紫金礦業潰壩事件引發的民事賠償系列案中第二批共15件損害賠償糾紛案。公開信息顯示第二批系列案,共涉及15宗損害糾紛案,索賠金額合計達864萬多元。
有關石花地水電站之爭,本網先前曾做報道,詳見《和解還是訴訟?信宜紫金“9.21”事件爭議再調查》
信宜紫金礦業發布聲明
今日庭審尚在進行,而信宜紫金礦業網站發出一份2000余字的聲明。
該份聲明稱, “聘請有資質的第三方對該電站大壩進行實測后發現,與《信宜市石花地水電站潰壩事件調查報告》所描述的情況存在巨大差異”。
信宜紫金認為,“石花地水電站攔河壩本身存在嚴重設計和工程質量問題及安全隱患是導致其坍塌的直接和根本的原因。”
聲明“再次強烈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對石頭花地電站大壩潰壩原因進行司法鑒定,以分清責任;同時就15宗生命權案依法進行協商調解。”
附: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聲明
http://www.zjky.cn/tabid/226/InfoID/29033/frtid/41/Default.aspx
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
聲明
2012年1月4日信宜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的15宗因高旗嶺尾礦壩和石花地電站水庫潰壩罹難的村民賠償案件,首先我們對17位遇難者家屬表示深深的歉意,并對時隔1年多后,家屬沒有獲得應有的賠償深感遺憾。
我司負責人在庭審伊始就表明了態度:“因石花地電站水庫潰壩罹難的17位村民家屬理應依法依規得到賠償。我司依法出庭辯護,系法律賦予的權利,目的是澄清涉及石花地電站水庫大壩潰壩原因認定方面疑問和明確責任,既不針對遇難者家屬,不會影響在石花地水庫大壩潰壩原因厘清之后,遇難村民家屬應得的賠償金。”更不存在媒體所述的“拒賠”的情況。現就該案關鍵事項和我司觀點聲明如下:
一、石花地水電站大壩潰壩是造成17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對電站大壩潰壩原因進行司法鑒定,是分清責任的最基本的條件。
此次審理的15宗構筑物倒塌損害責任糾紛案件,17人的死亡地點都位于石花地水電站大壩之下,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該電站大壩潰壩導致,而且該大壩距離高旗嶺尾礦庫約4公里,期間還有多個大型灣道。對該電站大壩潰壩原因進行司法鑒定,是還事實真相、分清責任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應該進行的基本程序。
我司自2010年11月以來多次要求信宜市人民法院就石花地水庫大壩做司法鑒定。2011年6月份,信宜市法院告知我司將采取搖珠的方式選定鑒定機構,以確定石花地水電站潰壩原因和責任,但在我司等被告與原告交換證據后接到通知,稱暫緩搖珠選定鑒定機構,且沒有說明原因和理由,要我們等候通知。遺憾的是時至今日,該鑒定也沒有進行。為了查明事實真相,我司聘請有資質的第三方對該電站大壩進行實測后發現,與《信宜市石花地水電站潰壩事件調查報告》所描述的情況存在巨大差異,這或許是拒絕進行鑒定的主要原因?對此,我們深感憂慮和不安,法院將依據什么進行裁定和判決?!
二、石花地水電站存在嚴重的質量和違規問題
且不論作出《調查報告》的信宜市石花地水電站潰壩事件技術調查小組的組成是否具有司法鑒定資質,但其提交的《調查報告》也承認石花地水電站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一是石花地水電站攔河壩未按設計完成施工和竣工驗收,二是石花地水電站攔河壩安全加固工程完工后未經主管部門組織驗收,特別是在2008年2月信宜市清理整頓違規小水電站安全鑒定專家組對石花地水電站進行安全鑒定時,認為其未符合安全運行的要求,向其發出了整改通知書,但該電站從未經信宜水務局組織驗收。
根據水電站設計要求,應允許攔河壩洪水漫頂,但《調查報告》特別指出:“現場目擊證人證明攔河壩在洪水漫頂10分鐘即坍塌”。由此可以看出石花地水電站不堪一擊。再者,石花地水電站攔河壩址流域面積48.8平方公里,而其上游的高旗嶺尾礦庫壩址流域面積僅3.65平方公里,僅占總洪峰流量的7.48%,即便高旗嶺尾礦庫潰壩在先,但通過多個灣道消能后,其對石花地水電站攔河壩潰壩影響有限。石花地水電站攔河壩本身存在嚴重設計和工程質量問題及安全隱患是導致其坍塌的直接和根本的原因。
三、石花地電站大壩遺址實測情況
為了了解石花地水電站大壩潰壩原因,我司聘請有水利水電資質的單位,對信宜雙合石花地水電站攔河壩壩址進行了實地勘測,對該壩址地形及留存的左岸殘留壩體進行了細致的測量。結果顯示,原告起訴材料中所引用的責任認定依據(數據),與現場實際測量數據差別巨大。距溢流段壩高不是18.8米,而是35米;其壩頂高程不是651.3米,而是約660米;溢流段壩高不是13.5米,而是約33米;堰頂高程不是645米,而是約655米;堰頂高程(即正常蓄水水位)相應庫容不是8萬立方米,而是約77萬立方米,總庫容不是18萬立方米,而是接近100萬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不是1000KW,而是1320KW。調查報告采用的數據與實際差異巨大!由此得出的任何結論都是不可采信的。據了解,該電站大壩不是一次完成,而是經過四次加高到最后的壩高。調查報告的數據來源,可能是初始設計的數據,是調查人員未進行實地勘查所致,或者還有其他原因。
對殘留壩體觀察可見,該壩采用已經淘汰的壩型。壩型結構在剛度穩定性方面存在缺陷,國內目前已基本不采用,我國現有壩工資料也未見有壩高超過20m的不設隔墻的填碴硬殼壩。從留存壩體測量可知,該溢流壩壩高約為33m,遠大于20m,顯然該溢流壩仍采用不設隔墻的填碴硬殼壩結構形式極不合理,不滿足規范或水工設計手冊有關構造要求,這是造成該攔河壩失穩垮塌的主要原因。同時,該壩工程質量也存在明顯問題.
從以上可以得出初步結論:石花地電站,沒有正規設計,或有設計但存在嚴重缺陷,或被業主進行非法重大調整或變更,施工質量低劣,壩體本身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是造成電站下游人員死亡和財產損失的直接主要原因。管理部門也沒有進行有效監管,我們要求管理部門提供有關該電站資料也以種種理由拒絕,其中問題可想而知。
此外,位于該電站大壩下游4.5公里的錢豐電站,2010年7月曾被廣東電視臺社會縱橫曝光為“豆腐渣”工程(http://video.sina.com.cn/v/b/39685022-1648297112.html),但在9.21事故中,受到尾礦壩和電站大壩潰壩雙重沖擊,并沒有垮壩;由此可見,石花地電站大壩 “比豆腐渣還豆腐渣”。
四、關于理賠和相關善后問題
我司對受災群眾依法依規獲得賠償一直持積極態度,多次主動與廣東省各級政府及有關領導溝通一攬子和解和理賠思路。去年12月27日主動對達垌村傷亡災民作出了調解處理,以實際行動表達了我們的善意和誠意。作為在信宜市注冊的企業,對于本案和后續案件,我們真誠地希望在政府或法院主持下,明確各方責任,協商解決有關賠償問題。同時期望各級政府能在解決災民理賠問題的同時,考慮我司礦山的有效存續;通過切實的整改,高標準重建,依法依規經過各項證照審批之后恢復運營,通過礦業開發來促進礦山所在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最后,再次強烈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對石花地電站大壩潰壩原因進行司法鑒定,以分清責任;同時我們愿意就15宗構筑物倒塌損害責任糾紛案依法進行協商調解。
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
2012年1月5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