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8 01:37:5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陽戈
每經記者 趙陽戈
由于考核指標、行權價的偏低,一直以來,新和成(002001,收盤價18.85元)的股權激勵計劃就遭到市場“利益輸送”的質疑,而且這一質疑還進一步發酵。新和成12月27日公告稱,由于流通股東對股權激勵計劃有異議,在綜合考慮下,公司只好終止該激勵計劃。另據記者了解,新和成前十大流通股東全被基金、險資等機構投資者占據。
推出僅3月便被終止
據公開信息顯示,新和成曾在今年9月底才推出的股權激勵計劃,擬向包括董事、中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技術(業務)骨干等共計156人授予1500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12.58元,考核的業績指標分別為2011、2012、2013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20%、21%、22%;以2010年凈利潤為基數,2011、2012、2013年的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15%、25%、40%。
然而上述激勵計劃卻不 “長壽”,僅僅在間隔3個月之后,就被董事會全票否決,被迫終止。一般來講,股權激勵計劃的終止,往往是因為業績難以達標所致。比如說在11月18日同樣宣布終止計劃的偉星股份(002003,收盤價11.72元)就是這樣,其股權激勵2011年考核條件就是要求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10%,行權價為17.63元,而如今的偉星股份,其前三季度凈利潤的增長率僅有0.65%,且股價截至昨日也只有11.72元的水平,被終止可以說并無懸念。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前三季度,新和成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8.43%,實現凈利潤9.41億元,同比增長17.34%,相較之前股權激勵考核條件來看,可以說實施起來應該沒有實質性的問題。為什么新和成要主動終止激勵計劃呢?
公司:流通股東認為指標過低
對于上述情況,新和成的回答也顯得有點無奈,公司董秘辦人員告訴記者,終止主要是因為與流通股東進行溝通后,認為股權激勵中的業績考核要求過低,但公司進一步提高業績指標又感覺完成難度較大,故最終選擇終止。“這兩天一直在溝通這個事兒,都是直接去面對面溝通的,是持股比例比較高的流通股東”,該人員這樣告訴記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新和成三季報股東席位中,除新和成控股集團之外,全部被基金和保險理財等占據,上述人員確認了有意見的流通股東確在其中,但并未透露具體是誰。
北京某券商分析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直以來新和成是基金扎堆之地,因為新和成在其主打產品VE的市場中,和浙江醫藥(600216,收盤價19.94元)等少有的幾個公司,處于壟斷地位,而新和成VE生產線異地改造項目眼看要建成投產,新技術必將進一步降低公司的生產成本,提高盈利水平,這或許也是基金另眼相看的原因之一吧。“此前股權激勵要求有點低,行權價也低,有利益輸送的嫌疑,終止也不奇怪”,該分析師稱。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VE的價格在今年以來走勢較強,但在近月卻呈下降趨勢。在10月份,國產VE國內報價還在150元/千克的水平,而到目前已是120元/千克左右,這對公司來說,又有怎樣的影響?
新和成證券事務代表告訴記者,現在價格確實下來了,今年4季度的走勢相較以往有點特殊,但市場需求會怎么發展需進一步觀察,這也是為什么對提高業績考核指標 “不自信”的原因之一。但新和成董秘辦人員稱,也許以后適當時機還會再推激勵計劃,但至少6個月內是不會考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