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1-12-13 16:34:49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飛利浦照明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家燈泡、部件的生產商,更多地專注于B2B領域。”
每經記者 羅倫 發自上海
“如何加速轉型以適應更好的技術?如何在合適的環境、合適的場所選擇所需的照明燈具?如何在公園安裝照明裝置?如何節約成本?如何開發照明所需的標準……”一連串的問號透露了照明行業許多企業正在思考的問題。人們終于開始意識到,可持續發展不再是一個選擇那么簡單。
“不僅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采取不同措施;新光源和新能源行業也有責任進行對此升級和改造。”飛利浦照明(中國)研究開發總經理PietDerks此前還對媒體表示,提高照明的效率是業內刻不容緩的議題。這也就是為什么,對于照明行業而言,“創新”的意味尤其深長。
以飛利浦照明為例,該公司在郵件中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傳統的照明產品生產商需要轉型為以終端客戶、消費者為導向的綜合性的照明解決方案提供商(才能應對行業的革新潮流)。”
或許,正如飛利浦照明全球首席技術官KlaasVegter所述:“真正能使企業成功地區別于競爭對手、卓然出眾的原因不僅僅是技術,更重要的是,深入洞察用戶和市場的需求,并將用戶的需求和渴望轉化為創新成果。”
創新貴在成果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飛利浦照明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家燈泡、部件的生產商,更多地專注于B2B領域。”飛利浦照明事業部大中華區總經理林良琦的一席話很實在。
正如其言,飛利浦這兩年一直在做“轉型”這件事,一直在極力扭轉傳統的“燈泡”印象。通過深入洞察消費者的需求,領先的LED照明技術,十年來,飛利浦照明經歷了一次深刻的轉型:從一家高產量、低附加值、以技術為驅動的電子公司,轉型成為高增長、高附加值、以市場為導向的公司,成為多元化的公司。不過,如果要問這艱辛的轉型之路有何法寶?飛利浦照明的人或許只會說兩個字,那就是,創新。
究竟什么是創新?飛利浦照明全球首席技術官KlaasVegter的回答耐人尋味:“創新不同于發明。一項發明只有在轉換為產品或服務并成功投入市場,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并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品質,才能稱其為創新。”
在Klaas看來,所謂“有意義的創新”超越了單純的技術研發。
仍以該公司為例。據了解,飛利浦照明擁有一套專業完整的創新體系,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比如,公司特別成立了飛利浦應用照明技術中心的創新部,以創新為引擎,協調并帶領其他部門推動飛利浦的創新實踐。這個體系從戰略制定、概念詮釋、產品雛形、改進到投入市場,每一步環環相扣,每一個階段都充分考慮終端客戶的意見和反饋,圍繞人們的需求。
“我們引入多學科團隊——從市場學、心理學、社會學、設計到技術,不僅通過觀察人們在實際環境中的行為來洞察消費者的需求,另外更是通過定性、定量的研究以及反復驗證、改進,最終才向市場推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創新產品,”KlaasVegter稱,“不僅如此,我們還引入‘開放式的創新’機制,通過與合作伙伴一起分工協作、技術共享,使創新成果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研發成本進入市場。”
此外,在同行業人士看來,飛利浦照明在創新上還有一點獨到之處,就是其在家居照明領域搭建的與終端消費者溝通的全新平臺。據悉,從2008年開始,飛利浦就在全國范圍內開設了近200家照明品牌專賣店及1500家店中店,模擬真實的居家環境,在產品體驗方式上做出了創新。
LED是照明行業大勢所趨
隨著人們對居家環境、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家居照明市場充滿潛力。“在照明領域,我們認為,高效節能的照明能幫助人們應對能源危機和氣候變暖等全球性挑戰,同時,以人為本的創新照明解決方案,尤其LED技術的應用,能為人們創造安全、高效、舒適、愉悅的空間氛圍。”林良琦告訴記者,未來,家居照明領域追求的就是節能、美觀、時尚、舒適、健康的完美結合。
根據飛利浦的研究結果,相對于傳統照明,LED照明2008年市場占有率為7%,而2015年將達到50%,到2020年,這個數字有望超過75%。
順應該潮流,飛利浦表示,十分看好中國LED照明市場,將有30%~50%的生產會在中國進行,雇傭更多的本土員工,從而貼近中國市場。此外,還會在中國多個省市開展各種工程應用。“為了更好地滿足本地消費者的特殊需求和消費習慣,行業內的企業必須不斷加強對本地研發的投入。”飛利浦照明在郵件中對本報記者指出。
據悉,LED不僅高效節能,還能使照明應用具有實現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創意的可能。近年來,飛利浦率先將LED技術應用于家居照明,向市場推出了很多獨特的產品。而在飛利浦照明LED的中國研發中心,已經擁有300多名專業研發人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