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1 02:54:19
10月中旬,環保部通報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邦股份)存有三項“重大環保問題”,其中,恒邦股份(002237,SZ)的全資子公司威海恒邦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海恒邦)氰化渣場不符合要求。鑒于問題嚴重,環保部中止了對該公司的上市環保核查,要求公司立即進行整改。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恒邦股份多家工廠,實地考察了上述工廠附近村民稱為“紅土堆”的氰化渣場。記者發現,這樣的“紅土堆”不僅出現在威海恒邦駐地山東省乳山市下初鎮,還出現在恒邦股份總部駐地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水道鎮。
下初鎮多名村民表示,一旦刮風,紅土就在空氣中四處飛揚,而一旦下雨,血紅色的水就在渣場周圍和黃磊河四處橫流。
對于氰化渣場堆放問題,10月23日,恒邦股份多名高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已經按照上級的要求進行整改。”10月24日,牟平區環保局林副局長向記者表示,“作為環保部門,我們肯定會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處理,該整改的要整改。”
記者調查發現,威海恒邦目前正在將“紅土堆”轉移到一個新的渣場,該渣場位于乳山市下初鎮下初村一個山坡上。遺留的隱患,就像一柄利劍懸在距山坡不遠的日照莊村的千名村民頭頂。
1·新渣場疑未采取防滲處理
10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威海恒邦駐地下初鎮,實地調查氰化渣場。抵達該鎮時天色已晚,記者便來到了毗鄰威海恒邦化工的下初鎮史家疃村。
記者造訪了兩戶村民后獲悉,該村村民已不再飲用地下水,而是接自來水使用。
乘著夜色,歷經三次輾轉,熱心村民終于帶領記者找到村民宋曉明(化名),他舉報恒邦污染已逾三年。宋曉明過去曾使用土法提煉過黃金,自稱熟悉煉金技術。據他介紹,威海恒邦廠區東部的“紅土堆”即是氰化渣場。另外,昨日,乳山市環保局一名劉姓副局長也向記者表示,威海恒邦的“紅土堆”就是氰化渣場。
宋曉明介紹說,威海恒邦共有三個廠區,位于下初鎮公路兩側。提煉黃金的車間在西廠區,通過管道將含氰化物的廢水打進路東,沉淀形成“紅土堆”。整個渣場約有 “幾十萬方”,渣場占地約為“50至60畝”,并被圍墻圍了起來。
宋曉明稱,威海恒邦正在轉移“紅土堆”,并愿意帶記者尋找該轉移地點。10月26日早晨,記者即搭乘宋曉明的摩托車去尋找新渣場。
路過史家疃村村口時,記者看到,該村和威海恒邦的廠區隔著一條河流,叫黃磊河。據介紹,黃磊河流經下初鎮,流向乳山市。在距黃磊河畔不遠處,有一座表面裸露的“紅土堆”,已經堆積成一座小山,“這就是恒邦的氰化渣場。”宋曉明說。
摩托車經過原渣場門口時,記者發現一輛紅色載重汽車正載著滿車“紅土”從里面駛出,該汽車頂部沒有加蓋任何東西遮擋,紅土就在空氣里四處飄揚,最后散落在公路上。在一個上坡路段,路面已被染成淺紅色,一名居民正在低頭清掃自己家門前的“紅土”。
跟蹤該汽車,記者一路來到堆放“紅土”的新渣場,它位于下初村的一座山坡上。據宋曉明說,新渣場占地約80畝。
渣場里“紅土”裸露,兩個“紅土堆”中,不時冒出縷縷白色水霧。渣場一側已被挖出一座大坑,汽車抵達渣場后,將滿車“紅土”傾倒進大坑后離去。
記者注意到,相比下初鎮以及周圍村莊,該渣場地勢要高出許多。同時,渣場底部泥土松軟,未采取硬化防滲措施。
距離渣場山坡不遠處,就是一座村莊。據了解,該村叫做日照莊村,有上千人口。日照莊村的村民擔心,一旦刮風或下雨,含氰化物的紅色粉末或者紅色雨水會進入村莊,對村民生活和生產造成威脅;他們還擔心,紅土中的氰化物會往下滲透,污染周圍地下水。
2·四年前廢水氰化物檢出超標近200倍
在村民宋曉明帶領下,記者找到了威海恒邦南廠區一個隱蔽的排污口,發現該工廠一股白色廢水正從廠區圍墻里流入黃磊河。排污口附近,還有黃、紅色痕跡。附近的河水呈現青、白、黃色,具有濃烈刺激氣味。“白天是小股流,晚上是大股流。”宋曉明說。
不過上述說法尚未得到該公司證實。
多名村民向記者反映,威海恒邦的露天氰化渣場對周圍三個村莊的居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威脅。
宋文春是史家疃村人,曾在威海恒邦渣場附近開設磚廠。10月25日晚,宋文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不堪忍受紅色粉塵經常刮進家里,以及血紅色的水經常漫進磚廠,自己于2009年“被迫關閉磚廠”。
宋建林是煙臺市牟平區大窯鎮的一位個體投資者,2004年,他與史家疃村村委簽署協議,承包了該村村西200畝河灘種植楊樹。威海恒邦投產后,“紅土堆”就距離楊樹林幾十米,進入雨季后,血紅色的水時常漫進楊樹林。
宋建林告訴記者,2007年5月,自己種的楊樹開始出現葉黃、葉焦、脫落現象;2007年7月,2792株楊樹葉黃脫落,死亡了318株。宋建林和護林員懷疑,樹木死亡與威海恒邦排放的廢水、廢渣和廢氣有關。
為搞清楚楊樹的確切死因,宋建林于2007年8月委托煙臺富運司法鑒定中心做了司法鑒定,該中心出具了“富運司鑒[2007]微檢字第1號”鑒定報告書。
該鑒定報告書顯示,煙臺富運司法鑒定中心從死亡楊樹根部提取土壤三份、“紅土”堆積物一份、下河路水樣四份送實驗室檢測。檢測結果表明:楊樹根部土壤PH值為5.41,酸性大;所檢下河路南、北PH值為2.15、5.39,嚴重超標;紅土粉塵中含二氧化硫,遇雨水形成硫酸,腐蝕楊樹林;土壤中重金屬總鉛、總鎘超標。
2008年11月,宋建林委派公司多名員工在威海恒邦工廠的排污口,以及黃磊河邊共取走包括血紅色的水在內的三份水樣,向威海市水務水質檢測中心送檢。檢測項目有PH值、氰化物含量等。
記者從宋建林出具的、由上述檢測中心蓋章的6份檢測報告上看到:在PH值項目檢測中,只有2份樣品合格,4份樣品不合格;此外,根據相關規定,氰化物允許排放最高濃度為0.5mg/L,而樣品中最高濃度已達到98.46mg/L,超標近200倍,樣品中最低濃度為1.22mg/L,也超標一倍以上。
10月26日,記者獲得了多份由史家疃村、下初村、日照莊村村民署名、按手印或附身份證復印件的舉報信。
其中一份“關于強烈要求制止《山東威海恒邦化工有限公司》環境污染危害的請求”的舉報信由上述村莊103位村民共同簽名、按手印。信件反映,威海恒邦投產后排出的廢水、廢渣、廢氣污染嚴重,排出的水并不是正常的顏色,而是藍色、黑色、白色和紅色,帶有一股刺鼻氣味。
上述舉報信還反映,工廠生產的廢水直接排入黃磊河,由于雨季河水上漲,原渣場的“紅土”被水沖走,河水就變成了“紅水”,在威海恒邦廠區外四處橫流。碰上刮風,“紅土”粉塵則在空氣中到處飛揚。
舉報信還反映,曾有村民的鴨子在飲用河水后死去。
記者獲得了一份村民簽名并按手印的“山東威海恒邦化工有限公司污染危害明細表”。在該明細表上,超過80名村民對因作物受損、林木受損、家禽死亡的情況,以及健康情況進行了登記,不少村民反映,有“頭暈、壓氣、胸悶”等癥狀。
一份村民按手印的證言材料顯示,2007年,威海恒邦對工廠附近農民因作物減產做出了補償,“(每畝)少的120元,多的500元,只有三戶給了500元。”“2008年的補償據說也給了,可是我們村村民一分錢沒有見到。”史家疃一村民表示。
3·恒邦股份總部出現“紅土堆”
煙臺市牟平區水道鎮是恒邦股份總部所在地。楊樹種植戶宋建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氰化渣場不僅在威海恒邦存在,自己曾在恒邦股份總部的兩座工廠中分別發現了巨型“紅土堆”。
10月26日,在宋建林等人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恒邦股份北廠區后一個大壩。爬上壩堤后,記者發現這個大壩上堆放著垃圾,部分黑色和白色泥塊疑似 “尾礦”,大壩下有一條小溝渠,溝渠底部有疑似“污水流過的斑跡”。溝渠附近,即是一片村民的蘋果園。
之后,記者一行又乘車駛向恒邦股份南廠區,“那里有一座紅土堆。”宋建林說。從南廠區附近的公路上遠看過去,記者隱約看到該廠區建筑中間有一個不明紅色物體。到了南廠區的后山坡,記者爬上山坡后,便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該紅色物體的頂部,“這個就是‘紅土堆’,上面還蓋了一層薄膜。”宋建林指著遠方紅色物體說。
從南廠區返回的途中,記者一行又在臨近恒邦股份北廠區的榛子崖村后方發現了另一個不明紅色物體。爬上榛子崖村的后山坡,一步步接近這個紅色物體后,記者發現這即是在威海恒邦所見的那種“紅土堆”,并拍攝了照片。該“紅土堆”頂部一半以上面積裸露在空氣中,只有一個角被遮擋物覆蓋住表面。
從榛子崖村返回的途中,記者走訪了一戶姜姓村民家庭。“不管吹南風吹北風,都熏我們,都不敢開窗。”該家庭的女主人對記者表示,榛子崖村位于恒邦股份南北廠之間,每逢刮風天氣,村里便紅土飛揚,而一旦下雨,“白菜上流的水都是紅色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