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6 00:20:36
德豪潤達1996年創立于廣東珠海,2004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此前是一家以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及服務小家電的集團公司。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在加工貿易企業經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轉型升級需求迫切時,德豪潤達在已有小家電業務的基礎上,開始全力進軍LED產業。
作出這個重大的決策,是基于在“節能、低碳、環保”的全球產業經濟發展主旋律下,德豪潤達管理層對于中國LED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判斷。
伴隨著LED產品全球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當時該產業的規模在急劇擴大。而自2003年中國科技部聯合多部委啟動“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以來,相關部門、行業和地方政府對LED產業的發展也給予了高度重視。隨后,一系列實質性的扶持政策如“十城萬盞”相繼出臺加速了產業發展,拓寬了需求渠道。
2009年10月29日16時,德豪潤達股東大會通過進軍LED的戰略決策,開啟了轉型之路。
短短兩年后,德豪潤達已成為全球LED領域的領軍企業,通過行業整合,建立起了以芯片為主的涵蓋外延片、芯片、封裝、照明應用產品和服務的開放型全價值鏈的協作平臺,成功實現了由一個小家電制造商向LED龍頭企業的戰略轉型。
強化自身優勢鑄就核心競爭力進軍LED產業,德豪潤達并非一時興起,全方位的考察也為轉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據了解,在2005年,德豪潤達就開始前景調研和考察,其中包括技術、人才、資金上的實際運作,為此后的順利轉型打下基礎。
同時,正如管理層此前堅信的那樣,德豪潤達在技術研發、品質控制、低成本制造及全球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優勢都順利地移植,為其在新的領域迅速鑄就了核心競爭力。
縱觀全球,目前排名最靠前的照明產品供應商飛利浦、松下等均為家電企業,這也讓德豪潤達深切地意識到,自身做LED項目的優勢所在。
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家電企業已把品質的精益求精及成本下降、消費者的真正需求、產品的持續創新有機地融合到企業管理文化之中。
同樣來自于家電制造的經驗積累,德豪潤達擁有的成本控制經驗,在將后者嫁接到LED領域后,使得該公司的產品更具成本優勢,有力地打破了LED產品居高不下的價格障礙。先后中標了安徽蕪湖、江蘇揚州、遼寧大連等地的道路照明工程,均與成本控制方面的突出優勢密不可分。
“誰擁有技術,誰就擁有市場的話語權”,在LED這個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和人才的培養缺一不可。
據了解,德豪潤達1998年就成立了產品研究所,每年投入研發的費用不低于當年銷售額的3%,每年自主開發完成的產品超過200項。順應發展需要,2011年德豪潤達又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開始進行LED技術的研究和創新。截至目前,德豪潤達擁有專利授權396件,通過與韓國合作,獲得了314項外延和芯片技術的授權,成為國內外極少數掌握了核心技術的企業。
人才更是德豪潤達的核心資產。企業利用多種渠道吸納全球的精英人才,來自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歐美人才紛紛聚集。
資本運作大手筆肩扛中國LED大旗德豪潤達核心競爭力的鑄造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如果依靠企業自身的利潤積累,很難在兩年之內成為LED的領軍企業。
2009年3月,德豪潤達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方式跨入LED行業,同年7月收購深圳銳拓顯示技術有限公司。2010年11月,德豪潤達以9.54元/股的價格,成功定向增發15億元,投資LED芯片、封裝、照明的產業鏈項目。
這一系列融資動作無不顯示出德豪潤達對LED領域的重視,更體現了對中國LED產業的危機意識和高度使命感。
世界將很快迎來LED照明的新時代。然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目前全球高功率LED芯片的產能遠遠不足,且其有限的產能基本掌握在國外企業手里。如果中國企業不能夠在未來2年內,完成高功率LED芯片的產能建設,那么極有可能錯失掉全球LED照明約幾千億美元的市場機會。
正是基于這樣的擔憂,除了上述資金運作外,德豪潤達當前一邊積極吸納國內外高端LED人才、訂購最新MOCVD設備的同時,又提出35億元的定向增發計劃,籌集資金以加快實施公司大功率LED芯片規模化量產的計劃,并吸納延攬海外高端人才的加盟,盡快建立起自己的不斷創新的技術研發體系,以及一定規模的高技術、高精度的高端制造能力,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平臺。唯有這樣才有條件參與全球LED產業競爭。這既是德豪潤達完善產業布局的需要,更是中國企業適應新形勢下全球化競爭的需要。
根據德豪潤達的計劃,在未來2年內將按期完成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建設,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LED功率芯片和照明產品供應商,并成為全球LED照明產品的主要供應商。 (文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