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0 01:20:13
近日,東莞市準備漲水價,物價局發布了征集聽證會參加人的公告,然而截至報名日的最后一天,未收到任何市民的報名。有市民表示,不愿參加“走過場的聽證會”。曾參加過去年當地水價調整聽證會的一位市民氣憤地表示,現行的“聽證會”本來就只是哄老百姓的擺設,所選“出席者”大多為內定“自己人”,而且座位都在前面,而“反對派”人數極少,且座位全定在最末尾。 (6月9日《羊城晚報》)
市民這種對聽證會的冷淡,筆者稱之為“聽證冷漠癥”。這種冷漠,不是對自己切身利益毫不關心、缺乏參與熱情和民主素質低下的表現,恰恰是民主權利和參與熱情受到現實打擊或者戲弄后,對那種走過場的偽聽證產生的排斥感。聽證會的走過場,早已不算什么秘密,去年那一輪水價上漲,雖然大多都舉行了聽證會,但沒有一個聽證會不是 “漲價順利通過”的。輿論雖然一片反對者,但到了聽證會最多只有一兩個人反對。在更早前舉行的哈爾濱調整水價聽證會上,消費者代表甚至不得不用礦泉水瓶砸主持人才贏得表示反對漲價的發言機會。
既然“聽證”就是“聽漲”,既然聽證會的代表已經被內定和操縱,聽證根本改變不了早已確定的漲價決策。面對這樣的偽聽證會,人們怎么會有參與的熱情?沒有一個人報名,這就是一種民主表達,看透了聽證會作秀游戲的市民,以這種不合作的方式表達不滿:沒人愿意做木偶,沒人陪你們玩這種游戲。當然,我們也看到最近有報道稱,18家水務上市公司公布的2010年年報顯示,我國水務上市公司全部實現盈利,其中南海發展的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438.90%。面對如此利潤,在沒有公布成本與運營情況的背景下,誰能拿出水價還應該上漲的理由?
當然,當我們無法左右聽證會變成“聽漲會”、不能改變權力做局的時候,至少可以選擇逃避。聽證會無人報名,不是市民的尷尬,而是聽證組織者的尷尬:走過場的聽證會,終于鬧到了無人愿意報名的地步。對于民眾這種“聽證冷漠”,東莞市消委會秘書長鄧國平表示,水價上漲是每個市民生活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無人報名參加這只是說明消費者非常不成熟,民主素質有待提高,有很多消費者對水價上漲意見很大,但他們寧愿在網上匿名發表言論也不想去聽證會。
看完消協的這種表態,筆者實在弄不明白,一個消協的人怎么完全站在反消費者的立場上說話?怎么不去批評糊弄消費者的偽聽證會,反而炮轟起消費者來了?這位消委會領導為什么不反思一下,說“消費者對水價上漲的意見很大”——可為什么每一次水價聽證會又都順利通過無人反對呢?說民眾“寧愿在網上匿名發表言論也不想去聽證會”,網上那么多反對漲價的言論,有關部門為什么就視而不見?《人民日報》近日刊發的《警惕政府“無形資產”流失》稱,民心是最根本的執政資源。真誠回應社會關切,積極提振政府公信,自覺維護“無形資產”,是每個黨政干部的政治責任。遺憾的是,網上那么多反對水價上漲的聲音,幾乎都成了“沉沒的聲音”。
有些官員動不動就批評民眾不成熟、缺乏民主素質。事實或許剛好相反,從來都沒有缺乏民主素質的民眾,因為民主素質并不深奧,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利益本能,為了自己的權利和利益去爭取,就是民主——這是原始而樸素的民主本能。聽證會也是如此,沒有不愿通過聽證會表達自己權利的民眾,而只有某些想借聽證會戲弄民眾的權力。
消費者被那些偽聽證會鬧成的“聽證冷漠”,消協為什么看不懂呢?或許問題在于,這樣的消協不是真正的消費者協會,而是一幫把這個位置當官來做的老爺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