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6 01:45:15
根據各大自主品牌上市公司的2010年財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港股市場的長城汽車(02333,HK)、吉利汽車(00175,HK)、比亞迪(01211,HK),以及A股市場的*ST金杯(600609,SH)、江淮汽車 (600418,SH)、力帆股份(601777,SH)和海馬股份(000572,SZ)發現,長城汽車已成長為自主品牌領軍企業。
財報數據顯示,2010年長城汽車銷售額為221.75億元,利潤為26.98億元,同比增長163%,成為自主品牌中最賺錢的上市公司,吉利汽車和比亞迪利潤分別為13.68億元和25.2億元。由于奇瑞汽車不是上市公司,沒有納入這次自主品牌的比較。
自主品牌格局突變在過去兩三年中,自主品牌呈現出奇瑞、吉利和比亞迪三分天下的局面,然而,長城汽車打破了這種格局。
2010年,長城汽車銷售額為221.75億元,利潤為26.98億元,同比增長163%。值得注意的是,長城汽車銷量為36.34萬輛,是自主品牌中單車利潤最高的汽車企業。
其他兩大自主品牌吉利汽車和比亞迪利潤表現一般。2010年吉利汽車銷售額為201億元,利潤為13.68億元,僅增長16%。受經銷商渠道困擾,比亞迪去年銷售51.98萬輛,銷量僅增長16%,低于行業平均增長水平,汽車業務貢獻的凈利潤也出現50%的負增長。
在A股市場中,江淮汽車發展較快,2010年銷售額297億元,利潤為11.63億元,同比增長246%。
浙商證券分析師馬春霞指出,公司一季度出口汽車14492輛,同比增長213.61%,其中,乘用車累計出口量已達到10362輛,同比增長489.4%,占公司乘用車銷量的14%。
馬春霞認為,江淮轎車項目推出已有3年,2010年該業務虧損額大概有3億元,但同悅轎車在去年12月份已開始盈利,和悅今年4月也開始貢獻業績。照此來看,2011年公司轎車業務實現盈利是大概率事件。
作為進入汽車行業時間最短的自主品牌,力帆股份2010年汽車業務銷售額為28.6億元,總利潤(含摩托車業務)為3.82億元。力帆汽車業務包括乘用車和微車,預計今年產能將達到10萬輛。
老牌汽車上市公司*ST金杯2010年銷售額為46.75億元,利潤為2.81億元,實現扭虧。天相顧投分析師張雷表示,“2010年一季度,公司債務重組收益1.63億元,扣除該部分獲利,公司實際凈利潤為1.1億元。”
張雷認為,2011年*ST金杯有望持續盈利,公司收入和利潤主要來源于并表子公司金杯車輛制造的輕微卡業務、金杯江森自控的座椅內飾件業務和參股公司華晨金杯的乘用車、輕客業務。各產品中,輕客處于龍頭地位、輕微卡銷量行業居前。
海馬股份2010年扭虧為盈,營業收入達101.85億元,同比增加62.5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4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29億元,公司整體收益質量仍不高。
擴張模式之爭一向布局穩健的長城汽車和江淮汽車悄無聲息的趕超,靠的是穩扎穩打的發展戰略。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實際上代表了兩種自主品牌發展路徑,前者注重磨練內功的“產品競爭”,而后者則更傾向于圈地盤的“規模競爭”。在蓋世汽車網一項針對3000余位專業人士的調查中,半數以上認為自主品牌異地擴張并非出自企業真實戰略布局需求,40%的人認為自主品牌非常態擴張會導致自主品牌企業“染上賺快錢的癮,荒了主業”。
蓋世汽車網CEO陳文凱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些自主品牌鉆政策空子賺錢,忽略了汽車本身的發展問題。”他指出,市場的高速發展和政府的扶持,讓自主品牌難以抵擋異地擴張帶來的利益誘惑。在中央政府努力推動汽車產業兼并重組進程、提升產業集中度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這種大肆擴張的背后,隱藏著的一種急功近利的風氣——實業之心冷卻,而資本經營理念卻日漸上位。
在蓋世汽車網舉辦的全球第三屆零部件高峰論壇上,奇瑞汽車研究院和吉利汽車研究院負責人均表示,他們正向技術研發轉型。
正如長城汽車和江淮汽車,沒有過多的擴張行為,堅持穩扎穩打的發展風格,專注汽車市場本身,都取得了驚人的業績。
均布局新能源汽車在自主品牌上市公司中,均有新能源汽車概念,但分析師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仍保持謹慎態度。
江淮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布局主要是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及電控和電機,生產的車型有三廂四座的同悅純電動轎車。2011年,公司在國家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的大背景下,采用“私人定向購買”的創新型商業模式,順利完成了585輛純電動車批量進入私家車市場的推廣運營。目前,公司已具備年產1萬臺新能源乘用車的產能和產品研發、試驗能力,2015年將實現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的規模。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去年也表示,除了現有汽車業務外,長城汽車將開辟電動汽車市場,估計1年后可作測試,2012年將面世。長城汽車將使用現有設備,并投入10億元資金。
日前,中科力帆已與臺灣中永公司簽訂了采購合約,后者將在臺灣地區銷售由中科力帆生產的純電動汽車。此次首款純電動車入臺之后,中科力帆還將派出相應的技術人員與服務人員,對在臺灣的電動車銷售服務工作進行支持,后續還有可能在臺灣地區建立KD工廠,以加強雙方的進一步合作。
目前比亞迪已經有1000臺的純電動大巴訂單在手,每臺大巴售價約200萬元,預計2011年將給政府交貨700臺。2010年F3DM的銷量為417臺,純電動汽車銷量為63臺。
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第一上海證券陳曉霞認為,考慮到質量的穩定耐用性及產能問題、基礎配套問題,預計私人用電動車還未到銷售爆發期,目前仍處培育階段。
目前,新能源汽車還處于研發期,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前期都是依靠新能源汽車項目獲取國家補貼,業務本身產生利潤還需幾年,但未來,新能源將成為汽車類上市公司投入的重點之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