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6 01:29:43
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費者權益日,可在歐洲卻是個特殊的日子。據說,公元前44年的這一天,羅馬的凱撒在元老院遇刺身亡。后來,歐洲人把3月15日看成是“不吉利日”。
昨天,A股市場的表現同樣如同一部恐怖片。在日本地震、海嘯、核泄漏的連環影響之下,上證指數一度暴跌80多點,股指跌幅近3%。如此糟糕的表現,讓投資者有些喘不過氣。不過,如果你看到日本股市大跌超過10%,遠在歐洲的三大股指同樣暴跌,也就不會為滬深兩市的大跌而感到奇怪了。自從日本地震之后,全球資本市場就被陰云籠罩。
那么,有人或許要問,為何當年“5·12”地震對股市的影響并不大,也沒有影響到全球資本市場?而此次日本地震,卻引發了從亞太地區、到歐洲、再到美洲大陸的震動?
我認為,這要從日元的特性說起。由于日本長期維持極低的利率水平,導致日元成為全球主要的套息交易對象。也就是說,大量機構貸出日元投資到海外利率較高的市場,如澳大利亞或者歐洲等,以賺取較高的利息收益。而大規模的日元套息交易,在近20多年來一直極為盛行。但與此同時,日元套息交易也蘊藏著巨大風險,一旦日元匯率或者利率上升,資金就會急速從海外市場撤退,以換回日元償還貸款。此次日本地震,引發了日本投資者的恐慌,于是出現了一定規模的海外資產拋售,這種恐懼心理,造成了日元快速回流,并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快速回落。
這種因為日元撤離所引發的連鎖反應,究竟還會持續多長時間?我認為,昨天這種連鎖反應才剛剛開始,至于何時結束,需要關注此次地震帶來的次生災害影響力有多大。目前,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除了災后救援和重建外,核泄漏也是一個大問題。在眾多不確定性因素消除之前,市場很可能還將維持劇烈震蕩。因此,從操作來看,我還是堅持上周末的觀點“小心駛得萬年船”,如果參與題材炒作,也要適可而止。
道達郵箱:daoda@263.net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張道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