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電企6億分紅 錢哪來的?
2011-02-18 02:15:56
舒圣祥
近日,網絡流傳“湖北恩施州電力總公司分紅6億元,400多人一躍成百萬富翁”的消息,稱恩施州電力總公司本部和縣市公司副經理以上領導年終分紅 “人均分得一百多萬元,多的1000多萬元”。湖北電力公司稱,傳聞所謂“分紅”實際上是恩施富源等4家民營公司,按有關規定清退股權所獲的股權轉讓收益,“核查組核查后未發現國有資產轉移和違規交易問題”。
(2月17日《第一財經日報》)
根據湖北電力公司的解釋,這4家民營公司是“純粹的職工參股的民營企業”;4家企業因被國家電網收購,所以要清退相關職工的股權,致使其輕松獲得6億元分紅。然而,國家在2003年已經開始規范國企職工自建關聯公司,恩施電力系統組建于2003年的這4家職工參股民企,究竟是在國家踩剎車之前還是之后呢?退一步講,就算它們搶在了國家規范之前,成立短短7年的民企何以竟能價值6億元?當初這400多名職工究竟投入了多少?需要怎樣的暴利才能支撐這樣的增值速度?
湖北電力公司調查結論稱“未發現國有資產轉移和違規交易問題”,意思是:這6個億都是4家民企“合法經營”的產物,是光明正大的私有財產。看上去,被清退股權的民營公司與恩施電力之間確實“僅有售電業務往來”。可是,拿公家的錢去買自己發的電,價格能一樣嗎?待遇能一樣嗎?實際上,這種通過關聯交易將國企利潤變相轉移到職工口袋的手法,監管機構早已心知肚明。
何止是發電企業,在與電力相關的下游產業,如電表、電建、電力設備等,無不泛濫著電網企業領導職工入股甚至直接投資興建的企業,然后在招標時“優先考慮”。關聯交易抬高了主業成本,導致大部分省級電網公司主業普遍只是微利甚至虧損。于是,漲價之聲不絕于耳,動輒就要求電價上漲,大手沒完沒了地伸進公眾荷包。可結果呢?電價漲得再多,電力企業注定仍舊虧損,因為巨額壟斷利潤除去高工資高福利之外,還被種種關聯交易轉移到了“由職工參股的純粹民企”。
僅僅7年時間,一個地級市電力系統4家 “由職工參股的純粹民企”,在排除每年已經分紅出去的不菲利潤之外,居然還剩下價值6億元的資產被國家電網收購——這些巨額暴利究竟來自哪里?某些國有企業動輒虧損的超低利潤背后,關聯的所謂“純粹民企”利潤暴增的新聞,我們并不少見。針對某些國有企業的巨額利潤被地下轉移的現象,李金華曾在幾年前的審計報告中寫道,“本質是將國有資產轉化為集體資產”。
經過“5年的醞釀、爭論和反復修改”,國資委等部門3年前終于對電力職工投資發電企業下了禁令,要求“限期進行清退和轉讓”。沒想到的是,這對那些損公自肥的電企職工而言,非但不是什么災難,反而是發財的機會來了,一轉手輕輕松松就是巨額紅包等私分。
有關部門為何不去查查這6個億的來源?當然,還有另一種更壞的可能,這些職工參股的民企也許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錢;只不過,收購“由職工參股的純粹民企”,本身就是一場登峰造極的關聯交易,一場私分國資的撿錢狂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