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3 01:41:48
筆者認為A股雖有些上漲空間,但多半為板塊的結構性行情,整體性出現特大行情的機會不是很大。如此判斷的理由極其簡單,因筆者很難想象在股指產生特大行情后,農產品、工業品期貨又將漲到哪去!如此豈不亂了套了?國家安肯坐視!
每經記者 鄭步春
上證綜指周二低開高走,收盤漲1.23%至2841.41點。深綜指漲0.71%報1220.77點。兩市成交略有縮小,大市值個股總體仍強于小市值個股,周二表現較強的是石化雙雄。從盤面看,個股上漲家數略多于下跌家數,上漲的個股主要集中在資源類股,該板塊已連續數日走強。下跌的個股主要是節前熱門的旅游、酒類等消費類股。從表面上看,似乎節日結束后上述板塊有個“利好出盡”過程,所以下跌似乎可以理解,但筆者認為事情恐怕沒這么簡單。
“調結構、促消費”已喊了許久了,可效果呢?筆者認為還遠未達到理想目標。當人們對“調結構和促消費”速度感到越來越失望時,恰好看到各國猛印鈔票和資源亂漲,不耐煩之下,資金便大量抽離,流入他們認為預期更確定的標的,以免未來用于消費的鈔票被惡性通脹劫掠。
部分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消息雖沒對A股大盤構成太大沖擊,但其所釋放的信號卻不可完全忽略,這至少說明高層并不縱容流動性增長過快過濫。近期農產品亂象及樓市放量可能干擾了人們視線,也使人們對政策的解讀發生困難。以上述緊縮政策的解讀為例,筆者認為,假如在未來某一天農產品價格平穩,且樓市調控異常順利,如果屆時政策還能堅持所謂“M2增速不超15%”,那么才能完全證明政策的前后一致性,否則難逃行權宜之計的嫌疑。
大盤連漲使人氣高漲起來,看多者忽然大增,持倉者心態也比較好,持幣者卻可能比較難受。不過筆者擔心,當看多達成共識時,股市可能會出其不意地回調。
歷史上凡發生大資金拔高建倉行情,在建倉完畢后不乏出現“回甩”動作。筆者記得最清楚的是2000年元旦之后那次,但不知和這次有無可比性,此處提出僅供參考。
滬綜指在2000年元旦長假后就連拉五陽,然后在四天內迅速回吐了三分之二的漲幅,其后行情大戲才正式上演。當然也有反例,如稍早的1999年5月19日及其后走勢,當時大盤是單邊拉升,大資金集體拔高建倉,一路并無像樣回調。
筆者妄猜一下:1999年5月19日之所以沒回檔,可能是因當時多數投資者并無單邊上漲經驗,指標超漲后就不敢追漲,所以就等不到回調機會;2000年元旦后再度井噴后,多數人吸取了半年前剛學會的教訓,剛一啟動就追漲,自然就被“甩”了。
回顧歷史后,再綜合判斷目前各種情況,筆者懷疑這次A股再漲一兩天也有回調可能。不過,由于投資者這次跟風似乎也猶豫,故回落較有限。操作上,建議投資者不追漲,倉重者還可適當回吐。未來數日如果股指回落,也不要急著去補,等上幾天再動手或更好。
總體而言,筆者認為A股雖有些上漲空間,但多半為板塊的結構性行情,整體性出現特大行情的機會不是很大。如此判斷的理由極其簡單,因筆者很難想象在股指產生特大行情后,農產品、工業品期貨又將漲到哪去!如此豈不亂了套了?國家安肯坐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