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9-27 09:28:31
每經記者 葉書利 發自北京、翟敏 發自深圳、楊羚強 張初亮發自上海、朱玲 發自廣州
編者按
中秋小長假,全國樓市從整體上看,持續了8月份的回暖態勢,各大城市的房屋成交量一路攀升,甚至在個別城市出現了排隊購房的景象。然而,在此現象背后,是上半年房源積壓的一次“爆發”,市場未來的走向如何,是否還會有新的房產政策出臺,可能在國慶長假之后,便會初現端倪。
樓市將走向何方? 資料圖
北京
兩極分化 哄搶與零成交并存
每經記者 葉書利 發自北京
中秋小長假,北京樓市出現兩極分化。
近日開盤的保利茉莉公館三期,遭遇平均5個購房者競爭一套房源的哄搶景象;另一方面,與保利茉莉公館三期同日開盤的兩個樓盤,卻在無人問津中出現零成交。
此外,經過8月底9月初的短暫瘋狂后,北京樓市近兩周的成交量已出現環比下降。鑒于整體樓市依舊冷凍,截至目前,計劃于“金九”上市的46個樓盤,近半項目選擇繼續觀望,或被迫推遲開盤。
“中房率”僅20%
9月24日,保利旗下的北京樓盤保利茉莉公館三期,新推出1105套房源。盡管均價已由二期的17000元/平方米,上調至18000元/平方米,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保利地產處獲悉,此次共有5598人參與1105套房源的角逐,供求比近1:5,購房者的“中房率”僅20%。
因競爭激烈,計劃于當天7點開盤的保利茉莉公館,自當天5點起,便陸續聚集了數千人于該樓盤售樓處的七個大棚內,等待“搶房”。
該樓盤一位男性銷售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說,鑒于人數眾多,當天公司只安排了1號~2000號購房者前來選房:當天成交958套房源,成交率近86.7%,成交額高達15.8億元。
至于該樓盤被哄搶的理由,一位陳姓購房者的話頗具代表性:“通州、亦莊等樓盤均價相繼破萬,甚至前段時間突破兩萬元,對于保利茉莉公館三期18000元/平方米的均價,相對比較合適。”
一邊被哄搶 一邊零成交
保利茉莉公館三期等項目的火爆,不是時下北京整體樓市的縮影。與保利茉莉公館三期同日開盤的康秀嘉園與東湖灣名苑,分別推出了551套與316套房源,目前因無人問津而出現零成交。而9月份北京的第一個開盤項目——帕提歐莊園,在售的122套房源中,至今仍無成交紀錄。背后的原因在于自7月底8月初以來北京樓市的 “二八現象”,即20%的熱銷樓盤,貢獻了80%的整體成交量。
正因北京整體樓市仍舊 “有點冷”,“金九”期間北京46個預計入市項目,截至26日,實際開盤項目數只有計劃的一半,即23個項目開盤。另外23個項目,包括輿論極為關注的PARK北京、合生世界村等,皆因各種原因而推遲開盤。
深圳
持續回暖 日均成交160套
每經記者 翟敏 發自深圳
中秋假期,深圳樓市并未 “休息”。延續了8月份的止跌回暖態勢,9月份深圳樓市持續回暖。中秋假期三天,日均成交量達到160套,購房者熱情高漲;而另一方面,開發商促銷力度逐漸減弱。
中秋三天假,深圳新房銷售延續8月份以來的回暖態勢,一些樓盤開放時甚至重現買房人排隊的情況。從太古城、金色半山等樓盤現場反饋的情況來看,看樓的市民絡繹不絕,開發商實時標示的成交量也不斷上升。
9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太古城營銷中心看到,一大早便來了不少看房客。實時銷售標示圖上,大部分樓號已貼上紅色印記,大約七成的在售項目已被人認購。
一位營銷人員介紹,近段時間以來,購房者熱情很高,房子賣得很快,其中投資客逐漸重新回到市場中來。
“估計日均銷售可能達到150套左右。中秋假期,深圳新房上門客數量挺多,認購量也不差。”深圳市德思勤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葉世育表示。
根據國土局公布的數據來看,中秋假期,深圳樓市日均成交達到160套以上。其中,22日成交127套,23日成交124套,24日成交量更是達到231套。而在8月份,日均成交量尚不足100套。
盡管深圳一手房成交回升,不過與二手房成交量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數據顯示,中秋期間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均維持高位,平均每天成交400套以上。25日當天成交426套。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前7個推盤速度慢,積壓盤多,現在面臨出貨回籠資金的壓力;加上政策調控的“后手”隨時可能出來,因而,調價跑貨成了大家共同的選擇。“針對國慶長假,已有不少開發商準備了調價促銷的策略和房源。預計年底前深圳房價還會回到下降通道。”
上海
爆發豪宅搶購潮 成交均價6天上漲近2000元
每經記者 楊羚強 發自上海
昨日(9月26日),尚海灣豪庭的營銷總監王剛在新浪樂居舉辦的后世博板塊地產價值論壇上透露,上海中秋前后豪宅的市場熱度超出想象,僅僅在9月24日到9月26日三天時間內銷售就超過20億元。
同樣在中秋節前,九龍倉璽園兩天就賣掉了76套豪宅,銷售總額接近8億元。上海21世紀房地產的分析師黃河韜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雖然二手豪宅的成交量沒有大幅增加,但市中心的二手豪宅如翠湖天地等的掛牌價格在中秋節日前后上漲了10%~15%。
在這些高端豪宅的帶動下,上海的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在上周又有了明顯的上漲。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總監宋會雍說,如果僅算9月20日至9月25日的成交均價,最近六天的成交均價達到21415元/平方米,較前一周上漲將近2000元/平方米。而這一統計價格,還是在一部分豪宅的成交數據尚未通過網上房地產顯示的情況下取得。
放大的成交量與一部分樓盤價格的上漲,引發了市場對新一輪調控的猜想。
部分二手豪宅已漲價10%
在上海這一輪豪宅搶購熱潮爆發前,市場上已經逐步顯示出上海高端住宅市場即將引發銷售熱潮的種種跡象。其一是大量的豪宅選擇在最近的三個月時間大量上市。除了上述提到的尚海灣豪庭、九龍倉璽園等樓盤,諸如城市一品苑、佘山中凱曼茶園等已經交房或者即將交房的項目也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市銷售。
其二是部分二手豪宅價格的大幅上漲。宋會雍透露說,部分地區的二手豪宅在最近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價格上漲了10%。其中,諸如新天地板塊的價格漲幅尤其明顯。
21世紀不動產上海銳豐新天地分行經理李妍進一步透露,以板塊內標桿樓盤翠湖天地為例,不但房東不再提供議價空間,甚至有7成房東開始大幅跳價,跳價幅度達15%左右。一般單價為10萬元/平方米~11萬元/平方米的房源,房東跳價多在1.5萬元/平方米~1.8萬元/平方米,總價上漲幅度甚至超過了100萬元。而這一漲價也被購買者接受。根據介紹,大部分房子在漲價一至二周后,會被購房者按房東的價格買入。
其三是大量投資客的涌入。根據21世紀不動產分析師黃河韜介紹,目前的投資客甚至已經達到了兩成之多,并且主要來自江浙滬一帶。大量投資客的涌入,催熱了上海豪宅成交行情。新浪樂居網的信息顯示,西康路989號、中信泰富海上灣等高端住宅樓盤近期成交均十分活躍。
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程嘯天分析,導致上海豪宅市場中秋前后爆發搶購熱潮的根本原因是大量的民營資本找不到出口。目前民營資本能夠進入到的領域只有40多個,可供投資的領域非常有限。之前炒大蒜、炒辣椒,一直沒有一個穩定的去向。在沒辦法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重新回歸到房地產,因此造就了上海高端住宅市場的火爆,而如果上述資金仍然找不到出處,那么上海高端住宅的購買熱潮將會繼續。
調控與否取決于開發商?
成交量的放大以及部分樓盤價格的上漲,使得一個被業內關注的焦點,重新引到了臺面——豪宅熱銷會否引發新一輪調控?
此前,尚海灣豪庭的開發商——恒盛地產執行董事及總裁程立雄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曾被問及上述問題,后者回答,將會控制房價的上漲,使價格更加貼近市場,爭取在大量增加成交的同時,保持售價的平穩。
宋會雍表示,事實上大部分熱銷樓盤,應該不會引發新的宏觀調控。因為,目前熱銷的豪宅都屬于中低價位。
在他看來,雖然豪宅的大量成交,會拉升整個上海住宅的平均成交價格,但是并不會引起上海商品住宅價格的整體上漲,而且目前的豪宅井噴,主要還是改善性需求為主導,因此應該不會引起新的調控。
廣州
亞運城首開銷售
再現一天售罄千套
每經記者 朱玲 發自廣州
9月26日,記者實地踩盤發現,市場上一天售罄千套房源的場面再度出現。據相關機構數據顯示,僅中秋三天時間,廣州一手二手成交量價遠超去年同期,其中二手房成交量更是上漲近三倍。
據搜房房源中心監測廣州市房管局數據顯示,中秋三天,廣州市場上一手住宅成交1060套,是9月份以來平均周網簽數據43%,遠超過去年中秋國慶7天假期的832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踩盤一手市場發現,26日正式推出市場開賣的廣州亞運城項目,分別由合富置業以及易居兩家公司代理銷售,廣州更是開了6個分點進行展示或認購。
據悉,該項目目前已在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管局(以下簡稱廣州市房管局)官網上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是位于媒體村的2568套房源,其中一銷售網點當天1500套房源已銷售一空。
在二手市場方面,也是量價回升。據滿堂紅提供成交數據顯示,今年中秋,其中買賣成交量增加2.6倍,均價高達12219元/平方米,同比增長20.1%;租賃增加1.1倍,平均租金30.7元/平方米/月,同比增長6.9%。
杭州
中秋節后單日預定破700套
每經記者 張初亮 發自上海
中秋節后的9月25日,杭州主城區預定410套房源,余杭區預定275套,蕭山區預定34套,單日預定套數高達719套。而在9月22日~9月24日間,杭州共7樓盤開盤,推出房源1500套,據售樓部現場傳出的信息,7個樓盤預訂率均超8成。
據現場購房客戶反饋回來的信息,信達柳郡起價僅為6000元/平方米,選房當天,約有600多名購房者將270套房源幾乎搶購一空。而擎天半島更是被迫在凌晨零點半開盤,購房的客戶中,除了當地人以外,還有不少中介和短信投資客參與其中。
而均價在36600元/平方米,戶型在132平方米~191平方米的遠洋公館,本次推出150套房源,開盤當日認購率同樣高達8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