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一對多”馬甲的“小公募”
2010-08-22 21:49:41
每經記者 李娜
懷揣著持有人的希望,帶著基金業內人士的夢想,基金專戶一對多踏上了絕對收益的旅途。
一對多真的能做好絕對收益嗎?細數一對多一年來的征程,這一切并不輕松,也并非投資者所憧憬的那樣美好!
專戶一對多,轉個身,背后依然貼著的是公募基金標簽。專戶投資團隊絕大多數都是公募出身,同樣的辦公場所,同樣一批人,一旦換了個瓷器活,反而患上水土不服,找不到了金剛鉆!
“操作上追漲殺跌,選股上扎堆大盤藍籌,后市看不清方向,對宏觀經濟基本面缺乏判斷,對個股基本面研究不到位,碰到失誤心態變壞,選擇坐以待斃……”“百萬富翁”們接二連三傾訴著內心的郁悶。
也難怪,當投資者通過季報看到投資經理延續傳統公募思路,看到投資經理保留“底倉”的習慣,看到投資經理隨公募基金踏空7月反彈時,失望情緒溢滿胸膛!
公募基金對專戶一對多的 “毒害”還遠不止如此,勢頭還在蔓延!
前期,某財經網站搞了一次大規?;鸸驹诰€答疑。有趣的是,在涉及到有關專戶一對多的業績時,“我公司一對多成立以來的整體業績,相對于股市大盤表現還是比較好的,普遍戰勝大盤15%~20%?!钡然卮鸪蔀榱嘶鸸镜墓餐x擇。然而,在回答投資者關于專戶一對多的特點時,基金公司會毫不猶豫的加上一條,“專戶一對多追求的是絕對收益”。
——這樣的回答豈不是有些滑稽?
眾所周知,大盤指數,是公募基金常用的業績比較基準,是衡量追求“相對收益”的公募基金好壞的指標。如今,大盤指數,卻成為了一對多拿來掩飾業績的遮羞布!
其功效就是,如果基金公司繼續借所謂的大盤指數來回避問題,將嘗到投資者用腳投票的苦果,又憑什么和陽光私募爭奪客戶?
基于信托原則建立的契約性公募基金,基金持有人對基金內部投資運作并不了解。相比之下,一對多的運作信息則是更為神秘,更為隱蔽。
只知道自己的資產每天漲了多少,跌了多少,對于其他同類型產品的表現一概不知,這大概是不少一對多持有人面臨的現狀。正是在如此閉塞的情況下,一對多“民間凈值表”才會橫空出世,才會讓基金公司每周派專人跟蹤,才會讓研究機構陷于苦惱——非“正規軍”披露的數據,研究機構只能望而卻步。
信息不公開、不透明,基金公司只說好的,不提壞的,持有人也只能聽“一家之言”,一對多的身上沾染了太多公募基金的習氣。
就像一位持有人所渴望的那樣:“我們需要的專戶一對多,不是只會跟著公募走,人云亦云,毫無思想的投資經理;不是比能戰勝大盤多少,能比大盤跑得快多少,而是確確實實為我們帶來收益!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公開、透明信息環境,而不是在一片漆黑中,摸著石頭過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