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5 04:11:22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二 (11月24日)A股忽然放出巨量并慘跌。如僅從表面來看,A股暴跌似乎是由B股暴跌引發的。收盤滬A綜指跌3.45%報3223.53點,滬B指則狂跌7.34%。深A綜指跌4.25%報1175.08點,深B綜指跌4.75%。此外,創業板、中小板等近期表現不錯的板塊全線下挫。昨日兩市成交額超過4700億元,創歷史紀錄。
相關市場方面,隔夜美股大漲并刷新年內高點,周二亞、歐股市未理睬美股上漲,多數股市被滬深股市拖累而跌。商品方面,周二內盤有色金屬、農產品、鋼鐵等期貨多數品種下跌,期棉繼續強勢。從盤面看,許多期貨品種下跌并無特別原因,僅是被A股悲觀情緒拖累。
B股可能是一連串品種下跌的導火索,B股慘跌“表面上”是因為周一盤后有約四成的B股現身大宗交易平臺,因這暗示不少境外或境內機構正趁高減持B股。
昨日A股及B股在上午及下午前半個小時內并無任何異樣,投資者仍然顯得較為麻木。股指顯著跳水是在昨日13:30以后,大盤成交量自那以后明顯放大,大市值個股一個接一個跳水,跟風殺跌盤越涌越多。從深市盤口來看,主力在下午明顯拉動深發展和萬科想護盤,但最終無濟于事,因為滬市的超級權重股對此視若無睹,中行、建行、中石油、中石化等一個個往下砸盤。
盤后,有人將暴跌歸因于一則消息,即路透社報道稱中國銀行計劃再融資超千億元,以補充資本金。另有傳言稱,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或提高至13%。上述這些傳言未得證實,甚至銀監會還加以澄清。銀監會周一表示,沒有對商業銀行進行信貸規模控制以及要求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至13%,但要求銀行業合理安排年底前信貸投放節奏,確保信貸投放平穩持續增長。
無論是B股的大宗交易,或是有關上市銀行的傳言或謠言,均會在特定條件下拖累股指,而且這種拖累在事前看,其實并不存在必然性。人們事后去說這些事,只是想整理一下思路,希望對研判未來股指走勢有所幫助。
依筆者看來,既然消息面易引發A股大跌,那么就說明A股自身較脆弱,或許正醞釀一輪下跌,上述B股利空及銀行增資傳言或使下跌大為提前罷了。換言之,如果沒上述利空消息,A股說不定能再多漲幾天,其后仍會“找個借口”大跌。
后市方面,筆者認為沒來得及逃走的投資者不必過分擔心,因當前股指雖然震蕩,但人氣未失,大盤反彈的可能性依然較大,倉位較重投資者應還有機會減持籌碼。“長陰+巨量”,該特征和今年7月29日那根長陰差不多,這多少有所提示,即這種長陰異常突然,多數主力必然未及逃跑,后市股指反復機會應該較大。話雖如此,投資者還是應小心謹慎,畢竟股市走勢充滿不確定性,倉重者逢高減持時也不能太貪,能減的部分就盡量先減。
未來一兩周,應是消息高發期,投資者應重點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房地產相關方面政策的進展。另外,擴容節奏也應注意。近期創業板不見有新股發行,但主板及中小板新股擴容速度似乎正在加快。從理論上講,年底新股擴容多半會加快,這和新股發行工作上的技術限制相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