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理財品收益看漲短期限成主流
2009-10-23 02:00:01
每經實習記者 曹順妮 發自北京
美元貶值,澳元加息,善于見風使舵的外匯理財產品市場,在經歷了3個月低迷后開始蠢蠢欲動,各大銀行紛紛推出新的澳元理財產品,且收益率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記者發現,由于外匯市場波動較大,且各種外幣理財產品都以短期型為主。
澳元理財品收益率看漲
10月6日,澳大利亞央行宣布提高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3.25%,在外匯理財市場掀起波瀾。澳元一加息,銀行迅速出擊,推出新款澳元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看漲。
10月21日,交行推出的2009年“得利寶”新綠澳元6個月期產品,投資類型為利率收益,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1%,收益率較國慶前夕發行的同系列產品高出0.1個百分點。
荷蘭銀行同日推出的2009年“點位看漲系列”匯率掛鉤結構性投資澳元到期保本型第一期產品,投資標的為“匯率”,投資期限為6個月。如觀察期內參考匯率大幅上漲突破或達到上限參考匯率,投資者于到期日獲得0.5%的投資收益率,年化收益率為1%。
10月6日,招行“金葵花”澳元日日金理財計劃的年化收益率僅為1.02%。但從10月9日起,該產品收益率逐步上調,到了10月15日,收益率已升至1.26%。
9月底,中行的兩款產品“2009年匯聚寶0910D-1澳元期限可變產品”、“2009年匯聚寶0910D-2澳元期限可變產品”,預期收益率分別是1.95%、2%,投資標的都與利率掛鉤,保本比率100%。在上周,中行發行的一款新品,收益率已提高至2.25%。
宜選擇短期產品
普益財富研究指出,從3月份開始,澳元6個月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只是加息后,收益上漲出現更明顯的變化。
澳元理財產品能否回到去年高達9%左右的年化收益率?現在收益率是否已經處于高點?
對此,上海一家外匯理財產品的理財師劉先生說,雖然最近一周多家銀行都在推出澳元理財產品,但澳元有可能正在進入加息通道,因此,為了防止澳元再次加息帶來利息損失,投資者宜選擇短期產品。
劉先生還指出,外匯投資產品,按收益情況分為固定收益型與非固定收益型,只要選擇“固定收益型”,都不會出現什么損失。但至于今年是否會重現9%的年化收益率,目前還無法斷言。因此,選擇中長期理財產品仍需謹慎。
筆筆賺錢是誤區
與澳元理財產品的風光相比,美元產品依然不景氣,但美元產品市場依然大于澳元市場。
普益財富10月16日對9家銀行10月9日至10月15日一周內發行的24款外幣理財產品所做的調研發現,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發行的外幣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中,美元理財產品為12款,澳元理財產品為4款,歐元理財產品僅發行1款。
在這些產品中,美元2個月期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為0.40%;美元3個月期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最低為1.15%,最高為1.40%;美元6個月期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最低為1.20%,最高為1.70%;美元1年期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最低為1.40%,最高為2.20%。
澳元3個月期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最低為2.20%,最高為2.25%;澳元6個月期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最低為3.00%,最高為3.20%。唯一一款歐元保證收益理財產品期限為6個月,預期年收益率為1.70%。
分析上述產品數據可以發現,不論是澳元產品還是美元產品,都以短期型為主。澳元市場份額雖小,但收益明顯高于美元產品。
為此上述理財師提醒說,購買外匯理財產品,一定要搞清楚預期收益率的期限是多長,投資標的是匯率還是利率?另外,在投資時要有風險意識,不要踏入投資外匯理財產品 “筆筆都賺錢”的誤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