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 01:50:49
如果將本輪下跌定義為中期調整的話,那么祈望A股迅速恢復元氣,在大概率上就是一個美麗的夢想。
每經特約作者 邁克·吳
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跌回盈利前。自8月4日上證指數反彈摸高3478點后,其后短短20多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急挫26%,把6、7月辛辛苦苦積累的漲幅一鏟而光。回看過去一個季度,不少人在股市中完美輪回——從哪里來,回哪里去。而這尚屬幸運,更多的人則被打得哀鴻遍野。
如果將本輪下跌定義為中期調整的話,那么祈望A股迅速恢復元氣,在大概率上就是一個美麗的夢想。我曾研究過去150年內全球資本市場上所有超過25%跌幅的調整,后市基本上無一逃出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陷入弱勢市場的命運。
當前市場最熱的問題莫過于股市是否見底?今天是不是能抄底?
本輪指數在7月加速上漲的源頭是什么?我們公司的研究認為,應是6月那令人咋舌的1.53萬億元新增信貸規模。如果沒有這一因素,A股可能在5月底就步入溫和調整。但是天量信貸掩蓋了當時市場正趨熄火的態勢,并“煽”動基金燃起新火花,但最終灼傷了整個市場。
周期判斷
調整時間或超8周
在信貸規模收縮預期逐漸成為現實的背景下,從這輪急速下跌的過程中成交量自始至終都萎靡不振的情形來分析,我們認為,國內最有能力的機構投資者在這個區域內絲毫沒有抄底的貪婪沖動。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當前成交量已經顯示了大戶想賣賣不掉的格局。
7月意氣風發的成交量事實上已經讓市場上“最聰明”的大機構暗渡陳倉。當大多數技術派還在為K線的昂揚而亢奮時,卻看不到下跌的趨勢核心其實已經形成,指數在上升通道的假象使大多數人成為“趨勢”的奴隸,從而心甘情愿地充當了超級主力的放哨者。
在我們公司7月27日向機構投資者發出的清倉函中曾表示,本輪調整可能是幅度向下20%,時間在4~8周。但從目前來看,預計調整時間將超出我們原來的預計。這輪調整的性質已非技術型調整,而是流動性“微調”下的結構型調整。
我們保留的歷史數據顯示,歷來A股每一輪在管理層以“微調”開始的下跌,無一例外最終均以“硬著陸”結束,當然“摔”到哪個程度是另一回事。任何時候指數一旦從高位下滑超過25%,大概率事件就是步入一個新的下降通道。當然我們不排除在A股這個單邊市場有其特殊性,但這已無法改變市場大多數參與者被超級主力深套其中的現實。
趨勢判斷
下降通道依然明顯
9月3日上證指數結結實實地反彈了130點,但從成交量和成交總額來看,并不具備大專業投資機構買入特征的上升,也就是說下降通道依然明顯,大盤重心并未形成趨勢的扭轉。這一判斷基于以下因素:
第一,有領導板塊出現抬頭跡象了嗎?在此前10個交易日中最潰不成軍的板塊成為9月3日反彈主力軍,僅憑此一點已足以斷定當日反彈絕非新趨勢的形成。這與2008年11月7日從中小板的啟動中判斷新上升通道形成的條件完全不同。
第二,有多少板塊中能夠冒出以價值基本面為主、投資回報率為輔的成長股,形成新上升通道的強趨勢股?會是在鋼材價格下滑中的鋼鐵股嗎?看看以2005年6月6日探底998點作為起點的上一輪大牛市吧,鋼鐵股可是在2006年10月才后知后覺啟動的。
第三,流動性信貸增速能否回復到支持3400點的力度呢?答案在大概率上是否定的,解讀“微調”一說的政策語言需要敲鑼聽音,“調”是肯定的動作,“微”只是形容詞而已。
第四,有多少上市公司股東回報成長價值與股票流通兌價的價格能處于相對合理的平衡走勢?我們注意到,券商研究報告無一例外都強調上市公司盈利環比小幅上升,卻均回避了“同比”。因為如果從專業分析角度的重心“同比”來研究,無論從整體上市公司的銷售額還是純利加速比都依然是下滑的態勢。而“環比”增長充其量只能說是復蘇的開始,在資本市場“同比”才是核心。在鮮見同比盈利上升企業時就妄談“經濟反轉”者,不是研究能力不足就是別有居心。
第五,在過去一個月的下跌途中,我們始終在研究市場的基本面和技術面。成交量和成交金額的趨弱化、領導板塊和領導股的大量缺乏,使我們仍看不到市場的確切重心。當重心著力的資金與股票的臨界點沒有形成,資金力量明顯弱于股票的供給時,說明市場的超級主力尚無“掃貨”之意,這就意味著他們對市場態度的“不確定”。
第六,我們發現,在過去下降通道形成后的任何一個反彈中,絕少有一檔股票能夠持有三天以上還能不虧損的。當前市場正呈現這一特征。
第七,目前各種渠道對市場的預測還是很多,此聲不滅,行情不起?;仡^看A股“敵營十八年”,哪次真正的底部時市場不是噤若寒蟬?而當股市的“活化石們”又用發生虧損下的“長期持股”為自己打氣時,這種“偽價值”、“偽巴菲特”聲音的抬頭,往往就是市場懲罰的開始。
宏觀判斷
流動性并非挽救經濟的良方
綜上所述,我們公司現在的看法是:此前A股快速上漲的泡沫來自于信貸大量泛濫,終將回歸正常。
流動性和基本面(如業績)對股價的推動作用不是一個量級的。由此判斷今年A股最大的一波行情業已結束。就算現在管理層不考慮“退出流動性”,但流動性最充盈的廉價資金供應“蜜月期”顯然已過去。如果仍然試圖采取用胡掄現金的手段來救市,A股很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為現在的流動性還債的局面。
雖然在本輪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晚于美國掄起信貸流動性這個“風火輪”,但卻掄得比美聯儲大佬更為“生猛”,但這不是挽救經濟的良方,更不是促進股市長期良性發展的妙藥。筆者最近和幾個大機構負責人交流時發現,無一有現在進場大量做多的意愿。原因就是這里有新開賬戶盤、快槍手獲利盤、站崗放哨等解套盤、每天的抄底盤、少虧的割肉盤等等……幾乎都在等著利好出來兌換成現金呢。這一幕仿佛去年“奧運行情”的重演,但結果呢?
再次強調,A股當前的反彈不是以業績真正走牛市為基礎,實體高速成長為先鋒的經濟基本面好轉,只是信貸盲目擴張泡沫破滅后的偶泛余波,更與2005年熊去牛來時的經濟基本面有本質區別。
在當前經濟沒有高速好轉的前提下,一旦錯把反彈當反轉,結果就只是換批人進來重新站崗放哨,守在股市指數的霓虹燈下,度過漫漫長夜。而若市場大佬堅持耍橫,繼續玩流動性“大撒把”的話,那么——漲,股民苦;跌,基金苦!
(作者系美國投資策略有限公司投資部總裁、上海鑫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邁克·吳精彩觀點
■我們看多中國經濟向好的長期趨勢,但長治久安的經濟模式不是“大躍進”式的趕英超美。
■今年只要年底上證指數維持在2300點以上,2009年的A股定性為大牛市就毫無錯誤。因為從2008年10月底的1664點計算,一年內指數上漲了50%,難道還不是“小牛才露尖尖角”的牛市嗎?
■我們不會盲目地在危險信號仍然十分明確的情況下,面對9月3日的反彈就人云亦云地變成多頭。
■價值投資的核心就是“不要賠錢”!不是“長期賠錢還要持股穩如泰山般地堅持錯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